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第四百九十回

“我早有料到泉州一役之后,刘豫州肯定会派人来此,再转道夷州去好言调解,但没想到却会是你亲自来了。”

诸葛亮慢饮了一口香茗,微笑道:“不来不行啊……公瑾兄,如果你我不是各为其主,我想我们会是最好的知音。特别是去冬的赤壁一役之后,我心中不知有多么的想与你不谈大事、只谈私谊,而且好好合奏上一曲,但是我却怕你会给我一刀,所以不跑快点可不行。而今次之事虽然你我仍当以大局为重,但若能捎带着与你再合奏上一曲,却也是难得的良机。”

周瑜笑得有点苦涩:“不错,若非你我各为其主,瑜能得亮为知音,死亦无憾……不过你就那么肯定我不会借此机会杀你?”

诸葛亮笑道:“旁人或许会,但周公瑾却绝对不会。因为亮知道,周公瑾是一个公私分明之人,断然不会为了些许的私仇,而置江东大局于不顾。”

周瑜叹了口气:“真不知道你到底是来帮我的,还是有意来这里气我的……罢了罢了,如果你真能解此危局,我周瑜被你气上一气也都认了。只是孔明,你有把握能说服陆仁?”

诸葛亮摇摇头:“只我一人恐怕不行,公瑾兄亦当同往方可。毕竟在早年间,公瑾兄也算是与陆仁有过深交之谊。”

周瑜瞪了诸葛亮一眼道:“你是怕我趁你不在荆州之时,对刘豫州新得的荆襄诸郡有何不利之举吧?”

诸葛亮摆手笑道:“非也非也!曹公在北,闻知江东沿海战况之后必然会增兵合肥,以期趁吴候被陆仁骚扰得不胜其烦之时大举渡江,换言之便是你江东大战在即,江东重兵都将集结于合肥一线,又哪里还会有余力去图谋我主刘豫州的荆襄诸郡?不过你这么一提起来……你若是不与我同赴夷州,我到还真有些担心你会对我主刘豫州不利。所以公瑾兄,你最好还是与我同赴夷州一趟为好。”

周瑜闷哼了一声道:“我若不在此间,又当留何人暂代吾职,司领军兵?”

诸葛亮笑道:“伏路把关饶子敬。”

周瑜伸指点了诸葛亮半天之后才叹道:“诸葛亮,你若不死,我不得安。”

诸葛亮笑而回应:“彼此,彼此。”

如果陆仁在场,对这样的对话或许会感叹一声,说这就是乱世中人们的心态?

夷州,莽甲地中。

陆仁这会儿正在府衙之中对着大沙盘皱眉苦思,刘晔则闭着双眼在一旁的座中默然品茗。

之前的那场海战,陆仁这边仗着船坚炮利什么的大占便宜,最后还俘虏了吕蒙并迫使吕蒙自杀,胜固然可算是大胜,但接下来孙权会有什么样的报复举动却是谁也说不清。对此陆仁当然是早有准备,就是仍然的进行以攻为守的策略,在保证夷州本土与泉州等地区防御的前题下,仍然指派甘宁与黄忠用少而精的舰队在夷州海峡一带游戈,一但发现什么机会就适时出击,以打了就跑的主战术思想使孙权的沿海地区都处在一个疲于奔命的状态,令孙权难以集结起大规模的部队对夷州或泉州进行拔钉式的重点攻击。

但是但是,夷州兵力不足的硬伤可是件很令人头痛的事。

这里要再一次的说清楚,古时的府民制是农即为兵、兵就是农,各家各户没有打仗的时候就种田,一有战事则各家各户的应籍的男子都要应征当兵,更有甚者就是所谓的“兵籍”了。而在当时的大战时期,有时会出现全国总动员的事,一出现全国总动员就常常会造成十室九空的不良局面。

扯远了,打住!反正意思就是如果夷州按照府民制来征兵的话,以夷州与其他的几个地区总计约五十来万的总人口基数,可以得到的兵力最多也才不过五到七万,而且夷州与各个地区的生产也将会陷入一个半全面性停滞的状态。要是真的那么做了,那么很可能一场大战下来就能把陆仁多年的心血给基本打没了影,这可是陆仁不愿意看到的事。

因此早在夷州设立之初,陆仁所采用的就不是府兵制,而是募兵制。即兵就是兵,民就是民的农兵分离,士兵在夷州地区是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而存在。而由于初期夷州的青壮男子偏少,且夷州地区的居民主体构成都是饱经战乱的流民,都不太愿意当兵,所以能募集到的兵力数量也都很少。像最初的时候,高顺帮陆仁训练的正规军才多少人?

现在十多年的时间下来,直到泉州之战发生之前,夷州的正规陆军才不过八千人,水军方面算上一些乱七八糟的纺制也才两万人不到,总计最多也就三万左右。以夷州本土目前大概是三十来万的人口基数来算,也是十个居民就要养一个兵,百姓的负担其实非常的重。这是夷州的农业环境良好,而且长期以来都重视与各方的通商往来,水军方面在不作战的时候,还要负责跑商与对一些地区的收割来减轻负担,所以陆仁养这些兵尚有些余力。

而在泉州之战之后,陆仁小规模的征召了一次兵力,但如果是把在战斗中折损的人员补回去的话,实际的扩军量不超过三千。因为陆仁太清楚自己这里的兵力一但超出那条警戒线,夷州的经济体系就会出现问题。

总之一句话,现在虽然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暴发大规模的战事,但夷泉各地的军却是不能随便乱扩的。不过如果真的到了那种迫不得已的情况,陆仁是会考虑一下全民总动员的事。只是那样一来,夷州地区的民生与经济将会出现超大幅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