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愿痛苦的说道:“康买老弟,你以为我愿意继续隐瞒下去吗?我毕竟是大夏国的左仆射,负责大夏国四十万大军粮草供应的左仆射啊,可是如今,我是真的没有办法啊。一个月前,山东豪族断了对我大夏国的粮草、装备供应,我大夏国可是有整整四十万的大军啊,除了像山东豪族这样的名门望族能够有实力供应四十万大军,天下间谁还有这个实力啊?我是真的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大夏国四十万大军粮草逐渐的消耗殆尽。四十万大军的粮草、装备,没有山东豪族这等大的政治势力支持,我一个人,能有什么办法去筹集那么多的粮草、装备啊?数日前,我将大军粮草、装备消耗的情况告知了汉东王,刚刚开口,汉东王就不耐烦的说道:‘以后不要再拿这些儿鸟事,来烦我。除了军事,其他事按章处理就好。筹集粮草、装备这些小事,你们应该可以处理好的。’康买老弟,你说他刘黑闼说的这是什么话啊?四十万大军的粮草、装备供应,这是小事吗?”
董康买也异常愤慨的说道:“汉东王精通军事,可是他不懂政治,更不懂民生啊。两军对垒,拼的是主将的骁勇多谋,拼的是士卒的勇武敢战,可是还拼的是粮草、装备啊。没有了粮草,没有了装备,这仗还怎么打?大唐就是重视政治,重视民生,才逐步统一全国的。秦王李世民何以能屡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所依仗着无非就是两步,先毁粮草,再破大军。没有了粮草,军队再多又有何用啊?此次太子建成率领两万大军就敢扬言一个月内平定河北,击败汉东王率领的整整四十万大军,他之所以这么自信,无非就是出征之前,他就说服山东豪族,断了对我大军的粮草、装备供应啊。五日之后,太子建成必定会扬名天下的,两万破四十万,多么辉煌的战绩啊。可是汉东王他不懂,他完全不懂啊。大夏国、大夏国的四十万大军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他却完全没有意识到。”
范愿默然无语,长声叹息。
董康买问道:“左相,大军就要断粮崩溃了,大夏国也要土崩瓦解了。如此危局,不知左相有何妙策予以解决啊?”
范愿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康买老弟有妙策吗?”
董康买摊开了双手,无奈的说道:“我能有什么妙策啊?这可是要供应整整四十万大军的粮草、装备?谁能有那么大的本事啊?我想过了,五日后,汉东王不是要去进攻东都洛阳吗?出征前,我会向他辞行的。回山东老家,耕田务农,度过余生。”
范愿问道:“回山东老家?耕田务农?度过余生?这不是又回到了原点,你甘心吗?当时咱们可是不甘心从事农耕,才揭竿起事的,如今再退回原点?”
董康买叹口气道:“不甘心又如何?明知道汉东王进攻东都洛阳是死路一条,我还能再跟着他,一条路走到底吗?那岂不是白白送死吗?回山东老家,耕田务农,至少可以多活几年啊?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
范愿陷入了沉思。思索良久,他做出了决断,对董康买说道:“五日后,我和你一起向汉东王辞行,离开才有活路啊。”
回忆起多年的飘浮起荡,两人不胜唏嘘(xixu),感慨良多。
突然,范愿的管家来报:“大人,门外来了两位文士,他们说他们来自山东豪族,希望能够拜见大人。”
范愿狐疑道:“两位文士?山东豪族?他们来拜访我干什么?”
范愿的管家递给了范愿两张名刺,说道:“大人,这是他们两人的名刺,他们说大人见过名刺,必然会见他们的。”
范愿缓缓的打开名刺,看到名刺上的名字,范愿不禁站了起来,喃喃自语道:“山东豪族?一文一武?”
听到范愿所说,董康买也站了起来说道:“山东豪族年轻一代中的翘楚——文武双才。”
范愿回答道:“正是文武双才——文相崔干、武相卢承庆。”
前隋时,前隋司徒、越公杨素以善识人、善统兵闻名天下。年方十岁的崔干、卢承庆两人,被山东豪族清河崔氏家主、范阳卢氏家主带往长安,请越公杨素以辨其才。
越公杨素须发斑白、身穿便服,威严大度的独坐于庭院之中的石桌旁,石桌上一壶茶水,一个茶杯,简单整洁。
崔干、卢承庆并肩走入。崔干步态自然,fēng_liú潇洒;卢承庆则步履稳重,气息均匀。
远远望去,杨素不禁暗暗点头。
到了杨素近前,两人站定,不卑不亢,举止有方。
杨素打开了两人的简评,对着崔干问道:“你是崔干,精通文史,为人多谋心细?”
崔干躬身行礼道:“小子崔干拜见越公。”
按照惯例,杨素会向崔干提出问题,以考校崔干的志向、胆识、才学。杨素想起早朝时,隋炀帝问大隋“文相”、内史舍人、户部尚书虞世基的一个问题,虞世基竟然不能回答,满面羞愧。他童心未泯,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问道:“何谓户籍制度?我大隋户籍情况如何?有军、民各几何?”
问过问题后,杨素不禁后悔,虞世基朝廷重臣、当世大儒,都无法回答,一介孩童又怎么能够回答呢?
而崔干稍事思索后,竟然侃侃而谈,不但将隋朝当时的户籍情况,如实的说出,而且将之前数朝的户籍情况,一一道出,并加以分析。希望朝廷轻徭薄赋、奖励人口、奖励农耕,促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