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魔术师>第三百六十六章 长孙皇后(三)

想通了,一切都想通了啊,妹妹反常的举动,就是让我明白陛下的隐藏极深的一个秘密,陛下正在暗中下的一局很大的棋。知道了陛下的心思,朝局上的纷争胜负,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太子承乾、魏王李泰的胜负,也不重要了。只要和晋王殿下这位大唐未来的储君,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后肯定会收获颇丰的啊。整个大唐朝野最关注的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储位之争,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场儿戏罢了。太子承乾、魏王李泰,在陛下的心中,已经都被否决掉了,只有晋王殿下,才是陛下心中最中意的大唐储君人选啊。

就在长孙无忌悟到他的妹妹长孙皇后暗示的时候,有一个智谋无双、擅长揣摩人心的人——岑文本,他本来也是最有能力猜透大唐皇帝李世民心思,知道晋王李治重要的,但是他一直在下着自己的棋,怂恿魏王李泰全力去和太子承乾争斗,以给蜀王李恪创造机会,而恰恰忽略了大唐皇帝李世民隐晦而不露声色的落子,认为李治绝对不会成为大唐储君,成为坐山观虎斗的猎人,成为鹤蚌相争的渔夫。

甘露殿,杨妃娘娘的宫殿。

杨妃娘娘一身素衣,手持佛珠,端坐于主位之上。

岑文本、萧禹则坐于杨妃娘娘下首的左、右两侧。

杨妃娘娘面露感慨的对岑文本、萧禹说道:“那个女人去了,陛下的心也跟着去了。你们都是外臣,你们都不知道那个女人,在陛下的心中,有多么的重要。陛下对于那个女人,是多么的宠信的。那个女人,一直独霸着整个后宫,谁都不敢和她争宠,谁也不想和她争宠。她太聪明了,她和陛下一起经历了几乎所有的苦难。陛下登上大位的玄武门之变,也是她陪着陛下一起走过的,陛下整颗心都被那个女人俘获了。整个后宫所有嫔妃加到一块儿,也比不上她一个人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如果那个女人,她愿意,陛下的心里只会有她一个人,而不会再有其他嫔妃的位置,可是她很聪明。她没有那么做,她一直劝导陛下到其他嫔妃那里去,她如此做,不但没有失去陛下的宠信,而且获得了陛下更加的信任,也成就了她一代贤后的名声。那个女人,她太厉害了,我一直对她十分恭敬,一心是佛,不问杂事。可是如今那么厉害的女人,她去了。照理说,我这心里,应该是像搬开一块大石头似的,她不能再压着我了。可是我这心里,真的十分的难受,她聪明,有手段,但是她善良,能包容。她对待我像对待她的亲妹妹似的,我犯的错,她都会替我弥补挽回,她对待我的儿子。也想对待她自己的儿子似的,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有的,我的恪儿,她也会尽她最大的权限,给予。正是有了她,陛下才能够一心忙于军国大事。没有其他令陛下烦扰的事情,而我们这些陛下的嫔妃们,也能安安稳稳,相处甚欢,平平静静。如今,她去了,我的内心空落落的,真的十分难受啊。她才三十六岁啊,还很年轻,老天怎么能够那么狠心,就让她去了呢?”

言罢,杨妃痛哭流涕,岑文本、萧禹也连忙进行劝慰。

一番痛哭之后,杨妃对岑文本、萧禹说道:“岑大人、萧大人,你们今日求见于我,是有什么事吗?我知道,你们都是一心为我的恪儿谋划的,你们有什么就都说出来吧,能帮的,我这个做恪儿母妃的,都会帮衬的。”

岑文本站了起来,对着杨妃躬身一礼后,说道:“杨妃娘娘,如今一切都按照的臣的谋划在进行,只要太子承乾被魏王李泰扳倒,魏王李泰也必然会因为人品不堪,被群臣们反对,到那时,就是蜀王殿下登上储位的最好机会。

数日前,陛下允许晋王殿下参与内廷会议,臣就在想,杨妃娘娘能不能够出面,向陛下请求让蜀王殿下也参与内廷会议?蜀王殿下这数年来,一直苦心求学,见识、学问暴涨,只要蜀王殿下参与内廷会议,必然会让陛下、朝廷重臣们对他的见解、学问刮目相看的。”

杨妃诧异道:“我出面?我出面向陛下请求?陛下会答应吗?”

岑文本说道:“臣觉得只要杨妃娘娘出面,陛下肯定会答应的。蜀王殿下,被陛下召回大唐帝都长安城,本身就说明,陛下对于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十分失望,蜀王殿下被召回长安城,陛下就有立蜀王殿下为储君的想法。如今,留在我大唐帝都长安城的陛下成年的儿子,就只有太子承乾、魏王李泰、蜀王殿下和晋王李治四个人了,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都进入内廷会议了,单单剩蜀王殿下一个人没有参与了。因此,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陛下必然会允许蜀王殿下,参与内廷会议的。

本来蜀王殿下参与内廷会议的事情,应该我们这些外臣来办的,但是现在我们却不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支持蜀王殿下。杨妃娘娘是蜀王殿下的母妃,只要杨妃娘娘出于爱子心切向陛下开口请求,陛下必然会同意的。”

杨妃娘娘面露思考,沉默片刻后,缓缓的开口说道:“我试试吧,我试试向陛下提一提。”

不久,岑文本、萧禹就起身离开了。

夜晚,太极宫内,杨妃娘娘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请求,让蜀王李恪参与朝廷的内廷会议,从中学习知识经验,提升能力,为以后到封地就藩做准备。

大唐皇帝李世民顿时一愣,不过很快他就很爽快的同意了,但是他的内心却直犯嘀咕,他觉得蜀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六章 长孙皇后(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