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是典型的宋士大夫思想和德行,习惯高高在上诗书权谋富贵着只动嘴皮子指使卑贱者劳累,士大夫就和贵族千金小姐一样,十指不沾阳春水,是不干活的,尤其是不干这种下贱的劳累农活。他出身好,也没经历过农活。
想着引头下地劳作,吃点苦意思意思,那是效忠朝廷的需要。
他认为是忧国忧民会被赞颂的君子名士名臣行为,无疑为的是儒教读书人最重视的虚名,当然主要是表现给朝廷给皇帝看看,他宿元景是真正愿意为大宋奉献牺牲的忠臣能臣,上面对他若有了这良好印象,那好处不就.......
可手下的属官们不乐意吃一点点苦,都借口推托秋收辛苦,宿元景本身也不乐意放下架子遭罪,自然就顺水推舟了。
沧州这边。
郑居中这样的腐朽士大夫,自诩风雅高贵名流大儒高官,他压根儿就没想过秋收这种农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那是下面的卑贱小吏应该管理和督促百姓干的下贱劳苦事,哪能要他这样的高官和地方首脑操那份心。
他的事应该是诗书fēng_liú,聚一帮文人雅士当代名流和正当青春妙龄的最当红青楼艳舞趣事,吟诗作赋诗酒唱和,显一显士大夫的诗书和治国才华,歌一歌报国斗志,证一证忠君爱国伟大情怀,于半醉半醒间摇头晃脑,灵感奔放,才情喷涌,口若悬河,慷慨激昂,风度翩翩,狂放不羁,不落俗套,名士风范,被人吹捧崇拜,美人迷醉热恋恨不能立马投怀送抱自荐枕席的眼神,啊,情动意动,热血奔腾,各种感人肺腑,才子名臣美名佳话流传天下,慕煞旁人;或者权谋智慧,军政大事,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妙策可定乾坤,区区宋一国那点定国安邦事玩似的就能做好了......
什么秋收不秋收,什么无主庄稼太多无人收,他才不管这种俗事小事。
实际上心里更有精明清醒的小账算得明白,和河间府一样,反正这是边关,朝廷缺谁也不能缺了这的钱粮。
还有,让这两地压根对秋收无动于衷的是:
赵公廉调动了沧北五十多万僧犯中的三十万南下秋收而来,分赴两地.......
就让沧北出力吧。
本官就坐等赵公廉收完了我这的庄稼,然后合情合法理直气壮要来应属于本府的税粮.......对朝廷交差,功劳少不了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