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朔福至心灵一下子就猜到了高瞻所言石勒的‘心腹之患’是谁,刘琨与石勒相争多年,尽管石勒占据着上风,可石勒却从未小瞧过刘琨。刘琨有拓跋鲜卑为其羽翼,实力强横不下鼎盛时期的王浚。
前段时间为了争夺邺城,石勒与刘琨侄儿刘演曾大战数次,好不容易才击败了刘演占据了邺城。可刘琨的实力并未被削弱多少,就在去年他与拓跋猗卢合作,击败匈奴刘桀数万大军,斩杀刘聪部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杀得匈奴人横尸数百里。
石勒欲灭王浚,就不得不考虑刘琨的反应。一旦刘琨统帅拓跋骑兵驰援王浚,必然要打乱石勒的全盘计划。
“高先生,你说刘琨会派兵援助幽州吗?”卫朔语气中透露着几分忧虑。
“主公,刘琨和王浚的关系并不和谐,双方曾因争夺代郡一事发生激烈冲突。”
“永嘉四年,白部酋长反叛率部进入西河郡,匈奴铁弗部刘虎在雁门聚众响应,进攻刘琨所辖的新兴、雁门二郡。刘琨派使者前往拓跋部落求援,拓跋猗卢派侄子拓跋郁律率领骑兵二万,帮助刘琨平叛。”
“战后刘琨与拓跋猗卢结拜为兄弟,表奏拓跋猗卢为大单于,并封为代公,以代郡作为他的食邑。当时代郡属于幽州,王浚不同意,派兵攻打拓跋猗卢,结果被拓跋猗卢打败,王浚也因此对刘琨产生了怨恨。”
“不过,主公也不必过于担心,以刘越石的情操,应该不会眼睁睁看着王浚败亡。否则,一旦石勒消灭了王浚,下一个目标定然是并州的刘琨。故,只要刘越石不傻,定会出兵的。”
卫朔对高瞻的安慰并没放在心上,虽然他并不清楚真实历史上刘琨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可从历史最终结果推断,历史上石勒先后消灭了王浚和刘琨,说明刘琨定然做出了非常愚蠢的选择。
“刘越石的确不傻,他的人品也非常可靠。可是他却有一群非常弱智的手下,一旦优柔寡断的刘越石被手下人蛊惑,在石勒动手时选择按兵不动,而我们受限于交通条件又不可能展开大规模救援,王浚还是免不了覆亡的结局!”
“为了万无一失,看来我们必须争取到并州刘琨的支援!”
卫朔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贬低刘琨。刘琨固然有很多优点,却也存在着众多缺点。史书上明确记载道:“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然素奢豪,嗜声色,虽暂自矫励,而辄复纵逸。”
刘琨因为所信非人已吃了很多次亏,但他却从未从当中吸取过一丁点儿教训。他的父母、儿子,以及连他自己最终都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景前,我想请你亲自去一趟并州,争取得到刘越石的亲口承诺!”
“请放心,属下定不负主公之托。”
……
此时远在并州的刘琨尚未意识到幽州王浚已处于败亡的边缘,五月份他一接到司马邺的诏书,刘琨就把注意力放在匈奴汉国身上。
六月,刘琨与拓跋猗卢在泾北会合,商议攻打后赵。
七月,刘琨进发占据蓝谷,拓跋猗卢派遣拓跋普根驻扎在北屈。
刘琨派遣监军韩据从西河往南,打算攻打西平。
刘聪派遣大将军刘粲等人阻击刘琨,骠骑将军刘易等人阻击拓跋普根,荡晋将军兰阳等人协助守卫西平。双方战局陷入僵持。
刘琨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脑子里都是浪漫主义理想。对未来,根本就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这也是历史上刘琨越打越弱的主要原因。
“主公,西平城池高大,敌人防守严密,不易攻取,不若我们先撤兵吧?”
建威将军温峤提出了撤兵建议,温峤出身祁县温家,不禁是刘琨的外甥还是他身边最重要的幕僚,也是刘琨手下少有的干才。
见刘琨沉默不语,温峤进一步劝道:“将军,我军困顿坚城之下已有半月之余,眼下粮草将尽,一旦被匈奴人所乘,恐遭不测啊!再说出兵以来,掳获不多,拓跋骑兵疲惫不堪,早有撤兵之意,将军不妨从其意,结其心,以为日后计!”
考虑良久,刘琨终于缓缓点了点头,温峤见状放心不少,赶紧出去传达撤军将令,很快大营中就响起一片欢呼声,只是在欢呼声中刘琨的脸色显得愈发阴沉。
此次他与拓跋猗卢集合十几万大军,准备一举攻破平阳,不曾想拓跋骑兵出工不出力,最终落了个半途而废的结果。
其实与拓跋猗卢打过几年交道后,刘琨就已看清楚了拓跋鲜卑的真正目的,他们并不是真心实意要帮助他攻打匈奴人。拓跋猗卢之所以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主要是想从他手中得到更多的土地。
拓跋部落的实力能在最近几年得到极大扩张,与刘琨的支持不无关系。当初拓跋猗卢被封代公后,嫌封地代郡距离部落居住的地方太远,不能与部众连为一体,于是率领部落一万多家从云中进入雁门,向刘琨索求句注陉以北的地区。
当时刘琨根本不敢拒绝对方,况且他也想依靠拓跋部落作为自己的后援,最后只好把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县等五个县的百姓迁徙到句注陉以南,重建城镇。
然后将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圆数百里的土地全部给拓跋部落。拓跋猗卢很快就从草原上迁来十万户部民,用以充实这块土地,经过这轮扩张整个拓跋部落比从前更加强盛。
随着拓跋部落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