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去扫墓,也正是踏青的好时机。
在以往,夏薇外公外婆的坟地是祖先在解放前买下的一块墓地,那里安葬着老太爷和太奶以及外公的弟兄们。在这之前,先祖们都安葬于河南老家,老太爷是解放前闹饥荒时从河南一路打工来到这里,而后就有了这些儿女们。
这块买下的坟地,在一条乡间小路的路旁,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经过几代人的开发与耕种,这里已经是一片肥沃的农田和水塘,在农田和水塘的埂上,到处都是蒿子草,这是河南人所钟爱的野草。据说这是河南人从老家带过来的种子种下的,它是根生作物,不开花也不结果实,没有河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会有这种草的。清明扫墓结束,都会去田埂或塘埂上采择一些蒿子草回家用糯米面做成粑粑吃,也叫蒿子粑粑,吃起来非常糯香而爽口,也是夏薇小时候最爱吃的食品之一。
由于当地生态农业的开发,墓地旁将设立生态农业科技园,村委会的领导们就来到夏薇家商量迁坟地的事,家人爽快地答应了迁坟的事,由原来的自家坟地迁往到了村里集中管里的公墓。
公墓设在一座大山脚下的一片山坡上,它背靠大山,左面是一年四季长青的松树,右面是清风亮节的翠竹,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白色野蔷薇花和一些不知名的粉红色小花。一阵风儿吹过,那竹叶的沙沙响声,以及松涛的呼呼声,还有那山里小鸟清脆的鸣叫声,奏响了一支春天的协奏曲。那散发着花香的空气里夹杂着淡淡的青草和竹叶的香味,真的令人神往。
在公墓的左侧脚下,是一片清澈明亮的河水,这个河是解放后人工挖出的一个大型水库,水库里的水都是下雨时从山上淌下的雨水,没有任何污染,所以,水库里的水清澈而透明,水库埂也是通往公墓的道路之一。
当夏薇他们决定要相约去扫墓时,勤勤就第一个报名要一同前往,她是特地去给夏薇的外公外婆扫墓,也就是勤勤的老太爷和太奶奶。这两位老人对于夏薇和女儿都是至关重要的。夏薇和女儿都是外公外婆带大,特别是夏薇生女儿的时候,外婆就一直陪伴着夏薇和女儿,直到女儿去到外地上学。勤勤去外地上学后不久,外婆就离世了,她老人家离开人间的时候,夏薇和女儿都在外地,没有赶上送她最后一程,至今回想起来都是痛……
夏薇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她和几个五六岁大的小伙伴在屋旁的枣树下玩耍,突然看见爷爷用手搭在妈妈的肩上从田间小道上走来,夏薇感觉很奇怪,忙上前问道:“妈,外公这是怎么了?”妈妈告诉她说:“这是带外公去医院看眼睛的,医生说外公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东西了。”从那时起,外公就成了个盲人。夏薇和弟妹们就成了外公的眼睛,用竹棍牵着外公挑水,在外公编织草鞋、绳索、草席时帮他递草。外公是个勤劳的人,在他双目失明后为家里和生产队都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家里,外公帮忙做些家务,如烧锅、挑担、剥毛豆、带孩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生产队做一些手工活,如织草绳、采择花生等农活。夏薇曾为自己的外公而骄傲,他编织的草鞋、绳索、草席是全村最好的,所以,其他生产队也请外公去帮忙做这些手工活。在干农活的时候,外公一边做着手工活一边给社员们讲故事,外公的记忆力特别好,他把解放前做生意时在茶馆里听到的故事一一说给大家听,从“三国演义”说到“水浒传”,非常受人们的欢迎。在家里也经常是满屋子的人围坐在一起,听外公讲故事。在村里夏薇家是最热闹的地方,人们没事时都去她家听外公讲故事。
外公是个非常有原则、讲道理的人,村里只要有人吵架就必须把外公请去评理,外公做事很公正,也很会劝解人,只要他到场调解的纠纷都能够得到圆满化解。
外公还是村里唱龙船歌的师傅,在春节的时候,他领着大家玩龙船、唱船歌,那些歌曲都是外公即兴发挥编唱的,他唱歌是最好听也是最有趣的,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记得夏薇的命还是外公给捡回来的。
那年,夏薇在初中的一个暑假里,牵着外公去村旁的水库浅滩摸河蚌喂鸭子,突然,她的脚下一滑,掉进了深沟里,她在清澈的水里看见鱼儿在游,也听见小伙伴们在喊:爷爷、爷爷不好了,姐姐掉水里了。夏薇不会游泳只能等着救助,外公就一个猛子窜到水下摸索着,夏薇在水下看见了外公伸出的手,就把手递了过去,外公抓住她的手一拉,就这样夏薇获救了。
夏薇至今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在水下也能看见外公在水里的手?也许是河水太清澈干净了吧。
外公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虽然不识字,但他的口算速度很快。记得有一年快过春节了,家里养的猪请人杀了在村里卖,外公就坐在那里给杀猪的算价钱,几斤几辆一报出,外公就很快一口报出多少钱,而妈妈在一旁用算盘计算,有时还比不上外公口算的速度。
夏薇的外婆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夏薇和弟妹们都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外婆经常带领着夏薇姐弟们打猪草、上山砍柴、去自留地种菜,教他们做各种农活和家务。
外婆待人非常友善,她对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谁家有困难就帮谁照看孩子和老人,村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