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家中谁寄锦书来>第一百零三章 偷油婆

从海西往西两千多公里,顺着长江逆流而上,经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巫山、巴蜀盆地,顺嘉陵江往北再经潇水河支流往西,可以到达石桥乡。

这个把比例尺放大十倍,也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乡镇,就这样看着长江一个支流的支流,时而静静流淌,时而呼啸东去。而这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环抱着这个巴掌大的小场镇,陪伴着它走过春夏秋冬。

别说在中国地图上,就连嘉苍也快把这个全县最贫穷的乡镇给遗忘了——全乡唯一的一条陆上汽车通道,仍然是一条不到三米宽的泥巴路,只有到了岔河才会出现稍微宽阔一点的柏油路通到县城及更远的地方。

而石桥到它所辖的十三个村,没有一条车道。对于沿河的村组还稍好一点,胆子大的农民自己买了几十条机动船在农村和石桥之间跑客运、货运。可毕竟石桥是山区,就算沿河的村,村民们有那个时间从山上走到河边,也差不多快到石桥场镇了!

所以,对石桥来说,改革开放的春风沿着长江吹进来之后,到现在为止,仍然只是一阵风,顶多吹凉了人们的脑门,却并没有吹醒沉睡的大地,吹散凝冻的坚冰,也没有吹出一条真正的致富之路。

两山之间的杨家湾是不沿河的村之一。他们的出行方式仍然是靠着双脚,翻过一道道山梁。不要惊讶他们为什么不用牲口,因为那些崎岖的小路两侧,处处是充满危险的悬崖峭壁,人们走路都步步惊心,更别说牛马那样的庞然大物——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拿一家人的命根子来开玩笑。

深秋的杨家湾下着蒙蒙细雨。可农民们没有因此而歇息,玉米秆要全部搬运回家,稻草要就近扎成草垛;刚刚翻耕的稻田在细作之后,要种下小麦和油菜……而这一切的农活,都只能依靠肩挑背磨。

十八岁的淑芬长成了标致的大姑娘,凹凸有致的身材吸引了多少双庄稼汉的眼睛。将近十年没剪过的头发随时都扎成一条精致的辫子,一直拖到了大腿。黝黑的鸭蛋脸面上缀着两个小酒窝,高高的鼻梁下镶着两片红润的嘴唇,大大的眼眶里闪耀着墨玉般的珍珠。

猫儿山顶总是传来多情的山歌——

“秋风吹起了波浪浪,想起了杨家的二姑娘。

翻过两座山,跨过三道梁,就为看下你的花衣裳。

桐子果果响当当,柏桠籽籽亮堂堂,

杨家那个二姑娘,快来看看你的多情郎……”

淑芬已经不的小姑娘了。谁也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姑娘为何会心如止水,既不回应那多情的山歌,也不应允那些“看人户”的邀约。

富顺走后,淑芬更加辛苦。尽管出狱的大姐夫又回到了最初的淳朴,会不时带着小海棠来家里帮忙,但光是那一亩梨树和一家四口分到的蚕苗,就够她一个人忙活了。何况她现在又在村委会担当着职务?

母亲已经为她的婚事焦头烂额。自从富顺走后,杨泽贵两口子成天郁郁寡欢,再加上淑芬一天天长大,说起相亲会面就全方位抵制。再后来富顺寄回来一封信,说他没有拿到中专毕业证,不但没当成工人,而且一趟子跑到几千里远的海西去了!

两口子怄了半年的气。淑芬娘抱怨杨瘸子,说当时就该逼着俩孩子成了亲。现在是跑的跑,犟的犟,想要留住的一个也留不住。

“她爹,你说哈,淑芬再这么犟下去,咋个办?”淑芬娘还不到四十岁,可白发已经悄悄爬上了她的鬓角。

“你不要老是逼她,我一直跟你说急不得急不得,你急个啥子嘛?”

“我急?我看你比我还急,你不是找人去打听岔河姓王那个小伙子乜?那个娃儿来了几回我们家,看起也还可以!”

“那个娃娃倒是有文化,在江云上过中专,结果铁饭碗都不要,跑回农村栽树子!”

“公家粮不吃回来搞农业?算了哦,也是个不安分的!”

“你这个人,富顺想出去当工人你说要不得,人家回来搞农业你也说要不得!我就不晓得啥子人才合你意?”

“哎,等我去问下淑芬,我看他们经常一起耍,要是没得意见我们找个介绍人去说一下!”

“但是……但是人家也就一个儿子,来上门估计悬哦!”

“找人说一下嘛!哎,不晓得老二是要找啥子样的?那么多人来提亲,她就是不答应。”

“她一天忙得很嘛……”

“忙忙忙!忙也是你整出来的!当时我就说喊她不要去选哪个啥子妇女主任,你两爷子非得去,哪个都晓得那个活路不好做,这下子安逸,猫儿抓糍粑——脱不到爪爪了。官不大,天天讨人骂;家里活路都住不完,还东家西家的去抓人家生娃儿,人都遭得罪完了!关键是娃娃心里不好受,这几个月听的难听话胜过了她这十几年,要不,这委屈活路,我们不做了!”

“你少说两句,娃儿还没睡……”

※※※※※※

淑芬躺在床上,盈眶的泪珠顺着耳垂,打湿了枕头。屋顶瓦片上的一只蜘蛛还在不知疲倦地织着网——深秋夜晚的屋里已经透着些许寒意,夏天还猖獗的长脚蚊已经躲得不知去处,所以任凭它那张网多大,估计也不会捕到多少食物。倒是床底下恶心的“小强”们还在窸窸窣窣,那房梁上的“蜘蛛侠”一点儿也不能奈它何。

“可恶的‘偷油婆’!”淑菲一脚踩死一只蟑螂,噘着嘴到灯下写作业去了。

淑芬从床上起来,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偷油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