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见皇帝同意出内库的钱,便也不在意皇帝的去向。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以杨愈懋为四川总兵官,擢升原四川布政使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负责平叛战事,并令贵州、云南等地支援四川。
天启皇帝回到寝宫后,开始干起了自己的木匠活。王安在旁边看着天启皇帝娴熟的技艺,叹了口气,“若天启不是生在帝王家,绝对会是一个好木匠。”
正在做木活的天启可没有想那么多,他只觉得自己只有在做木活的时候最开心,什么都不用想,只要静静的干就行。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天启做完了自己的木活,伸了伸腰,对站在一旁的王安说道:“王伴伴,快过来看看我做的东西怎么样?”(明朝皇帝在一般场合都自称我。)
王安哪懂什么木活,稍微看了看,便赞道:“此物巧夺天工,天下仅有!”
天启皇帝知道王安在拍马屁,不过也不在意,笑道:“王伴伴,承你的吉言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下去休息吧。”
“是。”
看着王安离去的背影,天启皇帝皱了皱眉头,今天王安在朝会上的表现很不如天启的意,很明显王安和朝臣有着合作,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爷爷万历。万历刚即位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冯保相互合作,把持朝政,把皇帝当作摆设。再加上自己刚即位时候发生的“移宫案”和朝臣们对自己的轻视,让天启产生了危机感,必须得有一些行动了。
离去的王安还不知道自己已被天启抛弃了,毕竟十六岁的天启不是十岁的万历,王安也不是冯保,有一个李太后罩着,而叶向高更不是张居正!
内阁的行文很快便到了杨愈懋的手上。按理说,杨愈懋升官了,应该感到高兴,可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接到内阁行文的杨愈懋满肚子苦水,杨愈懋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平常带带兵还可以,真要去打仗,误了国家大事不说,把自己的性命给误了那就真不值了。
杨愈懋本想疏通疏通,结果兵部那位收了钱的老乡说是朝会上决定的,连皇帝都掏钱了,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谁都改不了。杨愈懋没办法,只能走马上任,希望四川那边的叛乱能尽快平息。
与此同时,杨涟、左光斗等人去刘一燝的府上赴宴。刘府上,众人酒足饭饱后便开始谈论国事。
杨涟和左光斗素来要好,两人选了一个较为僻静的地方谈论今天发生在朝堂上的事。
“文孺兄,朝廷收支不平,再这样下去,要出问题。”此时左光斗为直隶屯田事,专治水利,比较关心经济问题。
“唉,遗直兄,此事朝堂上人所众知,因此只能请陛下从内库调拨。时事艰难,我等当励精图治,扫除朝堂上的奸利小人,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杨涟说得很激动。
左光斗知道自己的好友受泰昌帝临终托孤,一心想匡扶社稷,做一个中兴之臣,但谈何容易,现在朝堂上下贪腐成风,民间百姓生活困苦,边疆又不安稳,天灾还频发,可以说,现在明朝就是一副烂摊子,左光斗自己是没能力力挽狂澜。
像在刘府这样举行的聚会越来越多,东林士子们对于现有的权力已不再满足,准备冲击更高的地位。
不管怎么样,天启元年就这样展开了。然而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天启年间的朝堂波云诡异,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皇帝本人而言,他为了维护皇权而放出去的宦官就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这是天启自己都没想到的。
此刻,远在成都的陈华清还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斗,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也会受到朝堂政局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