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末大革命>第六十二章 运粮和分地(一)

重庆卫,陈华清暂时把锦衣卫的事放在一边。现在主动权在锦衣卫那一边,陈华清只能见招拆招,目前最重要的事是从重庆卫外边运粮和分地。

按照黄诚和李富海商量的结果,护卫队得运好几个粮商的粮食,相对的李富海给陈华清这边也是优惠价。现在在重庆卫,除了李明轩到永川和涪陵千户所收集情报,其他几个主事人都在。

陈华清把黄诚、石当、刘明声、孙喜叫来,准备开个小会,商讨一下接下来的工作。在开会前,陈华清专门找了个圆桌,方便五个人坐下来谈事。陈华清很不习惯这时代的议事方式,要么是主事的人坐中、其余人分坐两侧,要么是一个人坐着、其他人都站着。

黄诚等四人来到陈华清的临时住所后,陈华清把众人带到圆桌旁,说道:“都坐、都坐。”四人坐下后,都不知道陈华清把他们叫来干什么,特别是孙喜,看到圆桌还以为是叫他吃饭。

“今天叫大家过来,是有一件要事商量。目前,这重庆卫算是到手了,我想问一下你们几个觉得接下来咱们应该干什么?”

原来是过来商讨事情的,四人虽然对坐圆桌这种模式感到很陌生,但这是无关大局的事,坐下来后便开始考虑陈华清的问题。

黄诚先回道:“大人,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事是运粮进重庆卫,改变当前重庆卫缺粮的局面。有粮就能稳住重庆卫,我们也就能在重庆卫彻底扎根。”

众人点了点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还有就是尽快分地,稳住住户的心,也有利于咱们清查人口数。”黄诚继续说道。

“应诚说得对,当前最紧要的确实是粮食问题。说到粮食,我曾听海商说海外之国有一种作物,名叫番薯,味微甜,产量极高。”说完陈华清又比划了一下番薯的形状。

番薯?什么东西,没听过。石当、刘明声、孙喜都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黄诚微微顿了顿,说道:“大人,你说的是不是甘薯?”

“甘薯?”陈华清细细想了想,番薯确实还叫甘薯。“应诚,你在哪儿听过这甘薯?”

黄诚接道:“我曾在闽赣之地求过学,在那儿我听一些老农说过。不过……”

“不过什么?”

黄诚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不过,据老农所说,那甘薯传自滇缅之地,并且长得个头很小,产量不高,唯一的一个优势是耐旱耐寒。”

“这……”陈华清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黄诚亲身经历过的肯定比自己道听途说的要可信多。

“大人,我想我说的甘薯可能和你说的番薯不是同一种作物。既然被叫作番薯,那多半就是从海外番邦传过来的。”黄诚打圆场道。

石当也在一旁说道:“是啊,大人是从海外客商那儿听说的。说不定在海外番邦这甘薯长得就是比咱这儿好,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橘子长哪儿大长哪儿小怎么的。”

“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黄诚道。

“对对对,就是这句话。说不定那什么番薯就不认咱这边的水土呢。”

陈华清笑了笑,说道:“番薯的事就说到这。石当,你说说护卫队的事,有什么想法。”番薯的事算是揭过去了,陈华清心底悄悄松了口气,自己还是太想当然了。

说到这,得解释一下为什么现代番薯的产量那么大。一是化肥的大规模使用,二是番薯的脱毒技术的发展,因此,一项农作物的大规模推广是一项大工程,不是说一说就能办到的,以前的陈华清想得太简单了。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这件事让陈华清以后说话更加谨慎,毕竟,连续的出错会影响到别人对陈华清决策能力的信任。

石当早就想好了,直接说道:“大人,现在护卫队的人数太少了,得尽快扩招。”石当说得这个问题陈华清也知道,在整顿重庆卫时陈华清就感觉到人手不足。

“嗯,这个事你得亲自和各个街道选出来的代表说说,让他们帮咱宣传宣传。”

“好。”石当点了点头。

陈华清又看向了刘明声。刘明声话不多,就说了一句:“斥候队得见见血。”

孙喜也说道:“改过营这边我想订一套赏罚规矩,对于干得好的人给予一定奖赏。”

“行,名声,你的斥候队就协助护卫队运粮,孙喜这边,也确实该订一套赏罚规矩,但有一条是不能变的,改过营必须得干好重庆卫的卫生工作。”

“是。”刘明声和孙喜应声道。

“那好,就先这样吧。石当,从护卫队拨出一半人,跟着应诚去运粮,明声,你的斥候队也跟着去,具体行动由你决定,但要保证粮食的安全。”

“还有一件事,我决定组建一支宣传队。这宣传队干的事就是将咱制订的一些东西讲给百姓听,让老百姓知道咱要干什么。”

“好!如此一来,可减少不少阻碍。”黄诚很赞同设立宣传队。

“宣传队的负责人暂时由我兼任,宣传队的人手先从我亲兵里调,以后你们若有合适的人选就向我这儿推荐。好了,事情大概就是这些,散会!”

改过营,孙喜回去后就立即着手制订自己早就想好的赏罚程序。魏大刚走进了孙喜的营帐,问道:“孙哥,大人有什么吩咐?”

孙喜正了正脸色,“这是军营,叫孙营,别叫什么孙哥。”

魏大刚也知道自己错了,改口道:“孙营,大人有什么吩咐?”

“同意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 运粮和分地(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