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六抬眼望着他,崔进不无兴奋道:“你们是到龙虎山去的吧?”
徐小六好生纳罕,问道:“你凭什么认为我们是去龙虎山的?”
崔进洋洋得意地指着岸上人群,徐小六纳闷地移目看向岸上,崔进低声说道:“你看见码头上有几个道人和道姑没有?”
徐小六见岸上站着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矮小道人和两个道童及一个青年道人,另有一个四十余岁的道婆和一个脸有菜色的小道姑,小道姑看上去年纪与徐小六相仿,十八、九岁的样子。
徐小六心中有些奇怪,道:“怎么这条船来了这么多的道人和道姑啊?”
崔进嘿嘿笑道:“你们师徒难道不是和他们一样充着考试来的么?”
徐小六一愣,却不好明问这话,便不吭声。
崔进低声告诉她:“那个老道人外号叫做张牛鼻,年纪一大把了,也出家修行近十年了,却因为记性不好,总是不能通过考试,因而至今没有取得箓的;他的两个弟子前年都已通过考试了,这都成为一个大笑话了,嘻嘻。”
徐小六听了这话,便凝眸看向那个老道,见他的鼻子左侧上生了一个肉瘤,难怪被人取个外号叫做“张牛鼻”,徐小六心中又好笑又有些同情他。
崔进坏笑道:“还有那个道婆,她本是永乐观的观主,人称蔡道婆,也是因为多年没有通过考试,所以她的观主之位就名不正言不?——要是她的那位女徒弟这回取得了箓的话,蔡道婆就只能让女徒弟当观主了,呵呵。”
徐小六虽然入行尚浅,但也知晓道人都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取得箓的。徐小六也有些担心自已将来不会通过考试哩!
原来,自明太祖朱元璋登极之后,对佛道二教都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为了保证国家的劳动力和赋税人口,规定男四十岁以上、女五十岁以上才允许出家。各级行政区域也限制道、姑的人数,即“府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朝廷编制了“黄册”,以国家颁发的度牒作为出家的正式凭证,禁止私度和建立寺观。
明太祖朱元璋还规定了僧人和道人必?会念什么经。僧人“皆通《般若心经》、《金刚般若经》、《楞伽经》”者可继续为僧,“不通者,令还俗。”又规定道人必?通晓《道德经》、《黄庭经》、《阴骘文》,否则勒令还俗。
其时,大明王朝已进入兴盛时期,许多地方对修道者的年龄限制渐渐放开了,毕竟出家者多半是因为想要逃避俗世的烦恼,与年龄大小实在无关。但考试制度仍照旧遵行,江南诸道教悉由江西龙虎山主持考试和颁发箓,道、姑必?到江西龙虎山参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取得了箓,才能算是真正的道人。
眼看船要泊岸时,靳雪鹄便兴奋地朝徐小六招手呼喊:“六师妹,你快过来和我们一起坐呀……”
靳雪鹄话音未落,便发现徐小六和崔进坐在一块,脸上登时现出惊愕之色。
徐小六脸上一红,只得起身说道:“三师姐,原来这儿也有一位道人呢——他是龙虎山的道人。”
诸葛小倩和隋燕闻声看向徐小六和崔进,俱各感到意外。
靳雪鹄和隋燕互视一眼,便走了过来,徐小六红着脸说道:“这位师兄名叫崔进,他是龙虎山的道士呢。”
崔进嘿嘿干笑着,说道:“你们是湘西泸溪彩虹观的道姑吧?不知两位师妹如何称呼?”
徐小六忙给两位师姐挤眉弄眼,二人心中会意,隋燕含糊道:“我们都是泸溪彩虹观的道姑。”却不肯说出姓名。
崔进问道:“你们这是要到龙虎山参加考试么?”
靳雪鹄与隋燕互视一眼,靳雪鹄不遑多想,说道:“是啊,我们是到龙虎山参加考试的,大家正好同路啊。”
崔进现出欢喜的神情,说道:“好啊!刚才这位徐师妹故意跟我卖关子呢!”
徐小六勉强一笑,靳雪鹄似笑非笑,道:“这一路上有龙虎山的一位道兄引路,说来也是巧遇啊!”
崔进心中大喜,忙道:“能与几位仙姑结伴同行,小道不胜荣幸啊!”
靳雪鹄心念电转:“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我们正愁没法破除此人的妖术呢,他就自已送上门来了!这一路上可有意思了”
诸葛小倩这时也走了过来,崔进打个稽首,道:“李仙姑你好!”
诸葛小倩和两个女弟子俱各一怔,徐小六脸上一红,心想:“这可真是弄巧成拙了!”
诸葛小倩瞥了徐小六一眼,也不说破,淡淡的道:“你是龙虎山的道士啊?”
崔进点头称是,徐小六不无尴尬地望着师父和师姐,三位道姑情知徐小六没有对崔进说真话,此时也只好将错就错了。
徐小六于是便替双方作了介绍,除了不提到师父的名讳外,对隋燕和靳雪鹄都说了真实姓名。
说话间,客船便在码头停泊了,果然有不少人上船下船的,刚才岸上的道人道姑们看见诸葛小倩等人,以为也是同去考试的,便过来打招呼,众人见礼毕,便坐在一块说话。
崔进本想换一个位置,以便用天眼偷窥诸葛小倩师徒的身子,但诸葛小倩师徒都心照不宣,和他坐在同一排,仍然是徐小六和崔进坐在一块,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