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崇祯大帝>第60章 掌控舆论

打广告之前,杨毅先让宋应星去找地方把钟表厂建起来再说,以后就在那里研究和生产摆钟了。

通过查询资料,杨毅知道,中国古代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有了报纸。不过,那时候的报纸是官报,也叫邸报、驿报,跟后世的普通报纸是不同的。这些官报只供各级官员传抄阅读,老百姓一般是无缘一见的。

到了明朝,因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应用,明朝的驿报发行量更大、范围更广,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来管这个事。

而明朝的通政司,就是主管这个官报的印刷和发行的。南京通政司就在长安街上,紧邻皇城。皇帝和朝廷需要通报天下的旨意、公文,就由通政司印刷成七八页的报纸,然后通过驿站发行到全国各地。

不过,通政司发行的这个驿报,刊登的都是皇帝谕旨、朝廷公文,以及军国大事,社会上的民间新闻是不会印刷到驿报上去的。

因此,这时候的通政司,是没有类似记者的人员,去采编社会新闻的。他们只是被动的等待朝廷的安排,皇上说现在要刊登什么谕旨,政-府说要发布什么公文,他们就拿着资料去排版、印刷,然后通过驿站发行到全国各地。

从唐朝到明朝崇祯朝之前,驿报就一直是这种运作模式。

但是,从崇祯十一年开始,北京却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社,甚至还不止一家。他们印刷的报纸称为“京报”,主要摘抄官方的公文、皇帝谕旨、朝廷官员的任免消息,以及某些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国家大事,售卖给普通文人士子和地主行商。

这样一来,很多不在官场的文人士子和沿海商人都能够通过京报了解国家大事了。而且,名气够大的文人士子,还能在京报上发表文章,针砭时事,讨论军国大事,已经有了报纸评论员的雏形了。

不过,这些京报的内容都必须通过通政司的审核。胡乱造谣、诽谤皇上和朝廷的,审核就不通过。审核不通过,就不许发行出去。如果违反了,轻则关闭报社,重则追究老板的刑事责任。

因此,北京这些所谓的民间报社,发行的报纸还是没能摆脱官报的影响。只是,他们的发行范围比驿报大一些,可以给普通士子的老百姓看了。不过,还是没有涉及一般的社会民生新闻,就更不消说打广告了。

南京目前还没有类似发这种民间报社,而官方驿报的严肃性又不适合刊登商业广告。于是,杨毅就想建一个报社,发行一份报纸,除了给宋应星的摆钟打广告,还能成为自己掌控天下舆论的杀手锏。

杨毅现在已经掌握住了南京的大部分军政大权,只要不犯路线错误,就没有人能推翻他了。因此,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改革,也可以进行试验了。建立报社,就是其中的一项。

要建报社,最重要的肯定是社长、总编-辑了。杨毅孤身一人穿越而来,身边没有带什么编-辑小弟,只能在明朝找人了。

还好,杨毅查了半天的资料后,还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明末诗人、词人、作家、散文家、编-辑陈子龙,现年36岁,正赋闲在家照顾他母亲。

陈子龙一生,无论诗词歌赋,还是社会经济时事,都有涉猎。曾整理重编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个应用派的学者。

最后,陈子龙是因为率军抗清而死,当了民族英雄的。由这样一个忠君爱国的应用派学者来出任杨毅的第一任报社社长、总编-辑,杨毅觉得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根据资料上所说,陈子龙的父亲陈所闻,是万历朝进士,官至北京刑部、工部侍郎,也是黄道周的好友。因此,在选定陈子龙后,杨毅就将黄道周找来,让他写一封信去松江府陈子龙家里,招他前来南京任职。

黄道周听完皇上的吩咐后问道:“陛下想让陈子龙出任什么职务?”

黄道周是礼部尚书,今后报社也应该要挂在礼部的名下。因此,杨毅也不介意黄道周知道这个事,就答道:“朕准备建一个报社,面向全国所有官员百姓发行一份报纸。我想让陈子龙出任这个报社的社长和总编-辑。这个报纸每天发行一份,跟原来北京的那些‘京报’差不多。不同于官方驿报,这个报纸无论军国大事还是民间时事,都可以进行刊登。”

黄道周皱了皱眉头,道:“这样合适吗?很多军国大事都是国家机密,不适合让普通老百姓知道的。”

杨毅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要注意,所以这份报纸需要礼部和都察院进行监督。涉及国家机密、不适合公布出去的事情,就不要刊登了。这份报纸主要是公布一些朝廷的政治经济决策,让全国人民知道。还有就是刊登一些民间时事新闻,供大家娱乐一下。”

黄道周点了点头,又说道:“还有个问题,官报一般是十天半个月才发行一份。现在皇上打算弄的这个报纸,却是每天发行一份,我们有那么多时事可以刊登吗?还有,这份报纸既然是发行到全国,那全国的重大时事新闻都有必要进行报道。可是等各地官府将当地的大事报到南京来,报社再印刷发行出去,这个新闻时效性还有效吗?”

杨毅想了一下,道:“关于刊登的时事新闻数量,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新鲜事那么多,一份报纸不可能填不满。至于新闻时效性,确实如你所讲,每天都发行的话,有些外省的新闻就来不及刊登了。等


状态提示:第60章 掌控舆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