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城西的高丽附军阵前倒戈?”
消息传至城北之时,金军推着的楼车距离城墙尚有百步之遥,而正与那金达柱闲谈的秦桧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便是一惊,急忙来问金达柱是否知道那支高丽附军的情况。
金达柱虽然只是个别驾,可他所领的部队怎么说也是开京禁军,所以自然知道情况,便也忙于秦桧介绍了lóng_hǔ_bào三军的情况,只是秦桧一听其中的龙虎军将军乃是之前跟黄杰搞事情被收拾的崔卓之子崔智,立时也就回忆起了当初在平壤城前就是这小子从中作梗,这才让黄杰寻了借口用雷神火炮拆了平壤城门,不由也是暗中一乐。
这崔智当初不是很牛逼吗?他怎么就降了金军呢?
很显然,秦桧猜不到如崔智这般有名有姓的反派,此刻却是早已阴差阳错的领了盒饭,还以为城下的高丽附军此刻依旧在崔智的率领之下,不由对他敢于临阵倒戈的行为表示了中肯的赞赏。
然而,也就在说话间,突然也就瞧见在一旁搞小圈子的高丽将领们突然喧哗起来,跟着秦桧顺了金达柱所指,也就瞧见金军竟然发了死力一般将不知道具体就多重,但铁定重得要死的楼车推过了被填平的护城河,正在往城墙上靠了过来。
楼车这种攻城战具,在如今(也即后世)来说,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基本上把古代许多有着相同功能的战具都统一到了一起。实际上楼车也分很多种,比如说云梯车、巢车、望楼车、翻车、临冲、壕桥。
云梯车最好理解,也就是一个带轮子的底座上架着一部长梯,只要推到城墙底下就能把梯子搭在墙头。而巢车又出现一种将望楼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楼车”。这种车以坚木为竿,高八丈,顶端置板层,方阔五尺,内容纳一入执白旗了望敌人动静,用简单的旗语同下面的将士通报敌情。将旗卷起表示无敌人,开旗则敌人来;旗竿平伸则敌人近,旗竿垂直则敌到;敌人退却将旗竿慢慢举起,敌人已退走又将旗卷起。
望楼车,车底有轮可来回推动;竖杆上有脚踏橛,可供哨兵上下攀登;竖杆旁用粗绳索斜拉固定;望楼本身下装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这种望楼车比巢车高大,观察视野开阔。后来随着观察器材的不断改进,置有固定的了望塔,观察敌情。
若果能把它推到城下,当然也能把士兵装在望楼里攻城。
还有翻车和壕桥,这个两种大概都是同样用途,壕桥又称为“飞江”或“飞桥”,是古人为了通过城外的壕沟或护城河等障碍,作为攻城军机动性的便桥。
《武经总要》记载,宋时壕桥已普遍装上轮子,做成车型,以便推徙。《武经总要》所载的宋代壕桥类器材总共有五种,壕桥的宽度是视城壕或护城河的宽度而定,这些壕桥多半是在围城时攻方观测后就地取材制作的。壕桥上不但应用了销轴、辘轳等机械装置,其桥宽达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宽达十二丈(37.56米)的正面供部队通过。
至于最后要说临冲,便也是在后世被人认为是最能使用“楼车”这个单词来解释的战具了。
所谓临冲,又称临冲吕公车或吕公车,相传此车便是由姜太公发明的,因其受封于吕地,所以尊称为吕公。而实际上,临冲吕公车最早成型应该追溯到宋代早期,明代才有较多应用。
临冲吕公车是古代一种巨型攻城战车,也是此后千年世界上最大的战车。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梯子可供上下,车中可载几百名武士,配有机弩毒矢,枪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坏城墙设施的器械。
进攻时众人将车推到城脚,车顶可与城墙齐,兵士们通过天桥冲到城上与敌人拼杀,车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坏城墙。这种庞然大物似的兵车在战斗中并不常见,它形体笨重,受地形限制,很难发挥威力,但它的突然出现,往往对守城兵士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从而乱其阵脚。
而如今,金军弄出来攻城的楼车,也就正是这种临冲,不过由于他们得到的科技是从辽国人手里抢来,而辽国人又是山寨的大宋,所以眼下金军推上来的楼车并没有正版该有的造型。
正版的临冲,车高将视要攻击的城墙高度来制定,一般要比城墙高出一丈,好方便将天桥搭在城墙上。然后在长度上最少也得要有五、六丈长度和宽度,车子两边至少要装上几十个木轮子,车内就算弄不出五层,至少也得有个两三层的高度。
而如今金军造出的楼车,也就明显小家子气了,高度虽然达到了接近三丈六,可能稳稳的搭上开京城头,可长宽都不足两丈,并且内部仅有三层,也就能装个上百名士兵而已。
不过,很明显如今城北这边金军推来的楼车是加了料的,不但内部结实了许多,楼车表面更是蒙上了一层新鲜的皮革(应该是马皮),使得它在远处防御箭矢的能力大大加强。
而在越过了护城河后,这种金国山寨版的楼车却是叫人意想不到的竟是防住了高丽守军的投石攻击,实际上在看到金军推着楼车过来的时候,守军方面也急忙调集了几架旋风炮(人力牵引式投石机)前来狙击,高丽人的旋风炮采用的依旧还是隋唐时期的科技,也即是用过几十个人协力拉动牵引索摇动摆臂把石头给扔出去,比起如今大宋的霹雳炮除了人力牵引之外还增加了动物筋腱作为蓄力器来增加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