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宋道>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一九章 火器展示

随着黄杰一声轻呼,但见一个黑脸的老汉应声而出,先来以军礼见过种师道,而后便使人搬来了大小六七个箱子。

黄杰便也与种师道引荐道:“这位凌教授,单名一个业字。本是军中火器使,最善制作火毬、火毯和猛火油柜,后来年老卸甲便去了代州府(今山西忻州市代县)的甲仗库做库使,却是叫俺寻来做了教授。”

然后又指着凌业身后帮着摆弄家什的一个瘦高汉子和一个红脸老汉继续介绍道:“这汉子乃是凌教授之子,单名一个振字,也是官军任职,原先是东京甲仗库副使炮手,也善制炮,便寻来帮手。还有这老汉,名唤薛献,原先也是一路绿林好汉,对火器也算有些心得。”

也就在黄杰为种师道介绍三人的同时,三人也指示帮手们在一块空地上摆好了三个架子,但见这第一个架子上,从小到大摆放着好几种瓜型的什物,但见最小的约有成人拳头一般,最大的要比人头略大。

至于第二个架子上,摆放的东西就有些古怪,但见这些什物一个个造型奇特,从尺长到丈长皆有,头部最细的摸约有小儿手臂粗细,如竹筒一般,最粗的却是比成人手臂还要粗些,而尾部有些便是绑着一根长长的竹条,有些就叫人看不大明白,似乎在尾上贴着如羽毛一般的东西。

至于第三个架子上,摆放的东西倒也抢眼,却是一根跟从细到粗,用上好的黄铜打造的管子,最细的管子约二指来粗(约5cm),最粗的只怕能塞进一颗人头。

摆弄好后,又见那凌业指挥着人手,在架子之前的一片空地中插上了数个木人,有些木人身上还穿着军中常用的披甲,待一切准备妥当,便来请黄杰和种师道移步。

种师道毕竟久为军中统帅,过来一瞧,便也瞧出那第一个架子上摆放的瓜型物体很是眼熟,便伸手一指,问道:“此物莫非是军中的霹雳炮?震天雷?”

黄杰也不说话,凌业自然上来拱手道:“老相公说的是,正是京师火药窑子作出产的震天雷!”

刚才种师道发问,虽然瞧出个大概,却不敢肯定这到底是霹雳炮还是震天雷,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宋军火器在形制上还没有明确的做出区分。所谓的霹雳炮,乃是一种投石机发射的专用爆炸性弹丸,而震天雷既可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也可以点燃以人力投掷就地爆炸,所以两种火器的外形外观看上去相差不大。

自从开宝八年(975年),宋朝在攻灭南唐时使用了“火炮”,并发现了这一武器的重要战略意义之后,大宋便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药制坊,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宋敏求在《东京记》中载,京城开封有制造火药的工厂,叫“火药窑子作”,作匠和工人便有数千规模。

但说凌业说话间,便也使人将架子上集中宋军常用的火器如震天雷、霹雳火球还有蒺藜火球等挑了出来,然后便叫人依此拿去之前布置的阵地里施放,为种师道做了一个火器展示。至于燃放的效果,倒也达到了宋军火器的基准值,叫种师道瞧来还算满意,只是提了句“保管得法”,不曾使火器受了潮气。

至于说燃放的效果如何,也就只能用“砰!啪!嘭!”这等象声词汇来描述,由于这些宋军火器采用的火药配方里,添加了太多与所需威力不相干的东西,所以此时的宋军火器,在功效和动能的反馈上还不能称之为“爆炸物”,最多只能算做是易燃易爆的“爆燃物”。

施放了军中火器,虽然声响倒也惊人,但威力叫黄杰看来却是差强人意,不过黄杰也不着急,便等着凌业慢慢为种师道展示。

但也见凌业为种师道施放了三种军中火器后,便去取来一枚成人拳头大小的瓜型手雷,与种师道:“老相公不知,当初驸马之所以能说动老汉来做这劳什子的教授,乃是驸马托人带了此物与老汉,老相公不妨一观!”

种师道接来一看,倒也看出这瓜型手雷的外壳是用生铁打制,至于火眼和引线却也瞧起来和宋军的震天雷无异,不由好奇道:“莫非此物的药力,比军中所用要强?”

“强!却是强上太多了!”凌业小心的从种师道手上接过之后,便将这手雷交与身后的凌振,但见凌振捧着手雷迅速去到了阵地中央,点燃药引后便飞奔而回。然后也就在众人的目视下,见那药引迅速烧完后,先是眼前火光突然一闪,跟着耳边就响了晴天霹雳。

“轰隆”一声,不过拳头大小的瓜型手雷,爆炸的声音竟是比人头大小的宋军制式震天雷还要大了数倍,便是早有心理准备的种师道,也生生被这霹雳一般的爆炸声给惊得一跳。

“这这这……药力为何如此之强?”种师道自然也是个使用火器的行家,光是听了响儿也就能判断出这枚小小的手雷药力肯定不差。在以往的实战中,这宋军制式的震天雷燃放起来自然也是有强有弱,弱的虽然也会炸开,但声音不够响亮,铁壳的碎片也炸开不远,而强的声响很大不说,碎片自然也会飞得远些。

可如今叫种师道听来,眼前这枚小小的手雷,炸声居然比他曾经见过炸得最好的震天雷还要响些,自然叫他吃惊不已。

却说这是,就听凌业呵呵笑道:“老相公莫惊,这不过是驸马所作的第一代掌心雷,且来瞧瞧后来由薛献薛教习所制的第二代掌心雷威力


状态提示:卷八 靖康变 第七百一九章 火器展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