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光熹帝国>第二十一章 祸乱根源

春去冬来,经历了叛乱丛生,天灾人祸的中平五年即将走完了它最后的一个月。

月初,洛阳城迎来了它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

刘辩坐在门廊内,腿边放着一个火盆,还有一樽温热的赤火烧。

赤火烧是史子眇根据刘辩所建议的方法,最新酿造出来的酒。采用小麦、栗、稻米、蜀黍等多种农作物,反复蒸馏、发酵来酿制而成的。赤火烧酒色透明,口感醇厚,度数也比梨香酒要高,已经接近了现代白酒的样子。

冬天要能喝上一口,心里犹如炭火烧的一样温暖,加快了血液的循环,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故刘辨起名为赤火烧。

初期只成功酿制了十几坛,自然先送来给刘辨品尝。刘辩给荀彧和魏翊各送去一坛,除了今天自己开了一坛品尝外,剩下的都准备等蒋奇凯旋后赐给他们庆功!

望着漫天的鹅毛大雪覆盖他目光所及的所有世界,刘辩痴痴的出着神。手里虽然把玩着酒杯,却丝毫没有喝一口赤火烧的意思。

蒋奇出征黑山军已经近一个月了,因为交通不便的关系,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刘辩自然忧心于前方的战事。但是不久前大宗正刘焉的一份表章,却使他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那上面。

大宗正刘焉上表灵帝说国家之所以如此动乱,是因为刺史的权利太小,无法有效的管理好一个州的吏治,建议将刺史改为州牧,增大其权利,并派遣有贤名的大臣或宗室出任。

导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局面的祸乱根源终于出现了。

当初汉武帝将天下划分十三个州,并派品秩六百石的刺史去监察二千石的郡国的太守或王国丞相,就是为了起到一个互相牵制的作用。郡守和王国丞相比刺史品秩高,但是刺史却身背皇命属于钦差性质,双方都互掐着对方的脖子,谁也不敢造次。

但是现在灵帝要将刺史改为州牧,成为了郡守和国丞的上级。没有了牵制的作用,获得一州之地的州牧就有了和中央政府叫板的力量。

此事尚在廷议当中,刘辩烦恼的是是否应该出面阻止。

这是一个改变大汉帝国命运的机会,如果成功的话也许就会延迟未来的分裂局面,为帝国争取四年或者八年的时间恢复生息。但是令他烦恼的事阻止刘焉的这份表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诚然他可以利用前世的知识和见解为现在的当政者提醒,但是自己只是一个小孩子,在朝廷之中也一向人微言轻,会有多少人能听自己所说?而且这么做还会过分的暴露自己,不符合自己低调做人,扮猪吃老虎的打算。

另外还有一点最重要,这个时代的朝堂上并不乏目光远见之人,怎么会看不出这份表章给帝国所带来的危险呢?

那是因为对此时内乱频生的大汉帝国来讲,刘焉这份包藏祸心的文章并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此时的大汉帝国,大规模的黄巾起义虽然已经偃旗息鼓,但是余部化整为零继续在各个郡县侵扰官府。而周边的游牧民族羌、匈奴、鲜卑等也趁机不断的在骚扰边境。

游牧民族也好,黄巾余寇也好,这些人的流动性都很大,基本上是走到哪,抢到哪。朝廷派出的中央军跟在后面疲于奔命,大都是今天平了东面,明天西面又闹腾起来。长期以往军费耗用无数,国家难以支撑。

而光靠地方政府自行剿灭又行不通,各郡、国之间的太守和国丞都是平级,互不统属,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更别提一起协调作战去剿灭州里的反叛。而刺史的权利只是监督功能,更不可能调动比他品秩大很多的太守和国丞。有些刺史连自保的能力都够呛,如益州刺史郗俭,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都在叛乱中被杀。但是加大了刺史的权利变成州牧后,有了对州内各郡的管理权,遇到叛乱便可以自行组织州内的所有力量加以扑灭。显而易见是自从改为州牧之后,各州内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在十年间陆续的被彻底消灭了。

正因为预见到有如此的作用,这份表章在朝堂中才顺利通过。不久灵帝就下诏,着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室刘虞为幽州牧,始作俑者刘焉本来想去交州,因为那里山高皇帝远,很符合他取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的当土皇帝的思想。但是谶纬家董扶对刘焉说京师必有大乱,益州有天子气。刘焉动了心,便谋求朝廷为益州牧,董扶也随着刘焉去官去了益州。

朝廷的决议已下,有心反对的刘辩衡量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了。

挽救大汉帝国的机会还有一个,只要自己做好准备,按着原计划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

洛阳的大雪连续三天,时停时有,等到真正的停下来的时候,路面的积雪已经深没小腿。

满城放眼望去,尽是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濯龙园里,刘辩披着银狐皮的大氅,踩着雪向湖边走去。唐姬、任红昌和万年公主等三女跑在刘辨的前面,三个女孩叽叽喳喳笑在一起,像是在唱一台戏。

刘辩未理会三女的笑声,低头思考着自己的事情。转眼间又过一年,刘辨得想一下这一年来的利益得失,蒋奇出征许久,也让他心中颇有牵挂。

刘辩不理会唐姬等人,可并不代表三女会放过他。行至湖边后,三女转头看到刘辨仍自顾自的低头思考,唐姬有些嗔恼,团起了一个雪球打在了刘辨的脸上。

刘辩一惊,抬头一看唐姬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祸乱根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