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零二章:大战再起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零二章:大战再起(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随着马铮所部的主力逐渐返回绥察地区,不管是日伪军还是国民政府等军政机构,都认为北方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双方就到了舔伤口积蓄力量的阶段了,等双方恢复了力气再进行下一轮的对抗。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热河方面的战斗确实是结束了,但是从3月中旬开始,活动在冀东一线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趁着日军第二师团和第四师团被重创或全歼的有利时机,连续多次主动出击,相继攻占了冀东十几座县城,冀东22县只剩下唐山、秦皇岛等有限几个地区还在日军的控制之中。

更重要的是,第四纵队在攻占了冀东的这些县城之后随即就地解散伪政权,组织隶属于八路军的地方政权,很快在冀东广大地区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惹得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大为恼火。

3月15日,人多了就第四纵队第13团突袭唐山,虽然没能拿下唐山,但是却将唐山城外大大小小的煤窑和烧瓷的窑端了个干干净净,极大的震慑了华北方面军。

得知八路军还在冀东搅风搅雨之后,杉山元大将极为愤怒。再加上这几天陆续有残兵游勇逃回华北方面军的防区,所以关(于黄旗镇战役、隆化战役以及五指山、承德等战的详细情况也陆续被上报到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杉山元也对于这次的失败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随后,杉山元大将不敢怠慢,立即给植田谦吉大将发了一封电报,商讨善后事宜。

之所以要和植田谦吉大将商量,主要是因为此时的第二师团和第四师团都是隶属于关东军的战斗序列。现在第二师团被全歼,第四师团主力被俘,这么大的责任不是杉山元一个人能承担得起的。

在日本陆军森严的体系中,战斗结果和主官的关系就是这样。仗打好了加官进爵,但是这仗要是打输了。主官肯定要倒霉。而且几乎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就比如半年前被调回国的寺内寿一大将,现在还在大本营坐冷板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将会一直坐到大本营把他忘了为止。

现如今两个甲等野战师团一死一残,另外还丢掉了整个热河南部,这样的责任可是异常的重大。杉山元大将知道,这次事件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不但他和植田谦吉要倒霉,整个华北方面军、关东军的领导班子的乌纱帽会很可能全都保不住。植田谦吉大将倒好说,就算是他一点事情也没有也干不了几年了,毕竟植田谦吉大将现在都已经64岁半了的人了。

更何况,日本大将的退休年龄被定为65岁,除非65岁之前获得元帅称号,才可以终身现役。而杉山元大将今年已经59了,而植田谦吉更是已经满65了,一旦在任上出现什么意外,必将永无翻身之日。

事实上,不管是植田谦吉还是杉山元,在任上的表现都很糟糕,备让日军大本营诟病。杉山元就不用说了,刚一上任就丢了大同,数万矿工和大批的重工业设备被马铮所部抢走,连带着还死伤了大量的兵员,甚至于还包括两个中队的宪兵。

随后是整个绥西被马铮所部攻占,包括小岛中将在内的四千余人被俘虏,还是杉山元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才将被俘的日本兵给换回来,此役备受日本国内不满。要不是杉山元在大本营的关系深厚,不然的话很可能就此一役就可能丧失政治前途。

再后来就是察北战役和这次的热河战役,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日军不但损失了八万多兵员,还丢了十几个旗县的地盘,其中不乏多伦、锡林浩特以及承德这样的军事重镇,可以说这一仗直接让大本营对杉山元的统御能力产生了怀疑。

而植田谦吉在满洲的表现同样令人不是很满意,植田谦吉上任不到一个月便亲自面见溥仪,通知他关东军以“反满抗日”和“通苏”等罪名逮捕了兴安北省省长凌升,并宣判了死刑。更重要的是,植田谦吉直言不讳地强调此举的目的是这是杀一儆百。

凌升事件对溥仪震动极大,日本殖民统治者就是要通过杀一儆百,叫伪官吏们老老实实地当走狗,否则必遭凌升的下场。植田谦吉大将的这次私自行动使得伪满洲国陆军最高顾问佐佐木到一少将为这事对植田很不满,认为他破坏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日满和谐关系。

而日本国内绝大多数高级官员内对此也是很有意见,植田谦吉的这次行动致使伪满洲国高级官员都是极为惊骇,连省长一级的高级官员日军想杀就杀,这个官当不当也没什么好记挂的。一时间辞职甚至干脆弃官逃跑的伪满官员不在少数,伪满洲国摇摇欲坠。

再加上植田谦吉在东北建立了一个以关东军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而这个利益集团很是抱团,很多时候对于日本国内的一些命令也阳奉阴违,忠诚信很值得怀疑。因此日军大本营一直想要拆分关东军,而驻蒙军便是大本营的一步高招,显示让驻蒙军直属于天皇指挥,随后又将其归入华北方面军,直接打破了植田谦吉的利益集团,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此次第二师团主力被歼灭,第四师团损失惨重,连师团长在泽田茂中将也被迫切腹,损失极为惨重。虽然说是这次的主要责任是在华北方面军,按说承担责任也应该是由杉山元大将来承担。但是要知道杉山元大将可是陆军省前参谋次长,还出任过陆相,与现任的大本营参谋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二章:大战再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