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四十章:军事会议(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四百四十章:军事会议(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疫情虽然被扑灭了,但是马铮却没有第一时间向国民政府通报,更没有向省内的人民通报,而且严令知情者严守秘密。而张家口等疫区往城外运送尸体的大汽车依然每天忙个不停,往城外运送“尸体”的频率每日有增无减,在外界看来绥察地区的瘟疫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此外,绥察军区请求物资增援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发往武汉,要求国民政府尽快向绥察军区提供粮食和药品等物资。

这样做固然是有麻痹日军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绥察军区因为这次瘟疫危机,使得库存的药品和粮食都下降到了警戒线,必须立即进行补充,不然一旦日军察觉他们已经消灭了瘟疫而发动进攻,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国民政府显然很重视这次瘟疫,尽管国民政府高层也希望瘟疫可以代他削弱甚至于消灭日益座大的马铮所部,但是他们也清楚瘟疫的可怕性,一旦瘟疫失控的话,首先遭殃的便是山陕一带,其次位于大后方的青海、宁夏、甘肃等地也无法幸免,甚至于还会威胁到四川、西康、重庆等地,到那个时候,以国民政府现在的状态根本就控制不住瘟疫的肆虐。

所以接到马铮所部发来的电报之后,国民政府不敢怠慢,当即指示第二战区以及第八战区立即向绥察军区提供粮食和药品,财政部甚至于拨下30万大洋的治疫专款,经延安方面直接转交马铮所部。

如此慷慨的国民政府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管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都必须保证瘟疫不能蔓延,更不能向陕西和山西一带扩散,否则马铮将要为此事儿负责。

对此马铮自然是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他马铮还活着,就一定保证瘟疫不会扩散,即便是将疫区所有的病患全部捕杀也在所不惜。

然而,看似一副人心惶惶的绥察军区内部却是另外一幅景象,张家口、丰镇、天镇三地虽然还处于封锁的状态,依然是只许进不许出,但是其他地方却不像以前那么严管了,居民恢复正常生活。

6月8日,马铮在集宁召开军分区军事工作会议。

既然瘟疫的威胁已经解除,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怎么算账的事情了。日军这次肆意在平民身上使用化学武器,刻意制造瘟疫的行为令马铮极为愤怒,这种行为必须得到严惩,不然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震慑敌人。

有仇不隔夜,这是马铮最直接的想法,现在腾出手了那就要好好教训一下小鬼子。

所以在会议一开始,马铮就大声说道:“这次召集你们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报复。既然日本人敢在我们的防区使用化学武器,而且还制造了瘟疫,那么他们就得有承受我军报复的勇气。”

“司令员,你说怎么打吧,我们整编二师愿做全军的先锋。”杨成武大声说道。

也难怪杨成武这么硬气,这次瘟疫直接导致整编二师损失了两千多人,这相当于整整一个团的兵力,可以说这是杨成武这辈子打的最窝囊的一仗,还没有和敌人碰面就损失了一个团,想想就感到憋气。

杨成武话音刚落,同样窝着一肚子火气的黄思成也大声说道:“司令员,这一仗必须打,不打对不起那些死去的老百姓,更对不起那些死于瘟疫的士兵。我们整编一师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听候司令员的命令。”

这次瘟疫丰镇也是是重灾区,而丰镇便是整编一师的防区,在短短一个月内丰镇县城就有四千多人死亡,除了那些普通老百姓和交换回来的战俘以外,整编一师这次共有812名士兵死于瘟疫,其中还包括一个团长和四个连排长,这让黄思成这个师长很是痛心,发誓要为那些冤死的士兵报仇雪恨。

“这一仗必须打,但是怎么打还的我们好好筹划筹划。参谋长,你说说日军现在的动向!”马铮冷声说道。

徐英辉神色冷峻地说道:“现在日军趁我们忙于对付瘟疫的时候,集中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两大精锐15万兵力,向河南南部以及湖北北部发动进攻,发动了第二次武汉会战。企图夺取武汉三镇,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此外我们的老对手华北方面军还在宣化、天镇、大同一线集结了四个师团的重兵,兵锋直指我军区,只要我们一有消灭瘟疫的趋势,他们必然会发动全面进攻,以解决我部的威胁。”

马铮想了想说道:“武汉三镇,扼中原九省的水陆要冲,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尤其是华北各省和华东一带失守之后,武汉,作为中国抗战的支撑中心和作战物资的集散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时的武汉就是中日双方必须争夺和保卫的一个大焦点了。”

“第一次武汉会战中日双方在武汉地区集结近百万大军,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展开了激战,结果由于我军的突然出现而打破僵局,最终日军在苦战三个半月之后选择全线撤退。但是日军第一次武汉会战也不是一无所获,最起码攻占了安庆、铜陵、黄梅等战略要冲,将大炮架到了武汉的大门口,只要日军腾出手来随时可以攻击武汉,所以这次日军进攻武汉并不令人惊讶。”

都说到这里马铮话音一转,沉声道:“尤其是前段时间过去的南昌会战,日军一举拿下了南昌地区,不但南昌失陷使得第3战区与大后方的联络陷于困境,军事补结只能依赖浙赣两省的公路线,使东南各省未沦陷地区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章:军事会议(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