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零七章:烽烟四起(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零七章:烽烟四起(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打扫战场并没有占用太长时间,先后也就半个小时左右,随后整编二师各部队相继掩护撤出了战斗。为了掩盖痕迹,八路军毁尸灭迹的计划执行的极为彻底,部队撤退后的只留下几千具被焚烧的模糊不清的日军尸体。

既然主角都走了,其他跑龙套的也就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所以大水泉村就安静了下来。而前来增援的阿部规秀听到大水泉方向的枪声已经停了,就知道加藤那边凶多吉少了,所以也就顾不得追击八路军,直接命令部队赶紧赶往主战场。

大水泉伏击战的战果汇报到总指挥部的时候,马铮正在休息,徐英辉将整编二师发来的电报送到马铮的住所的时候被马铮的警卫员给拦下了,说是马铮刚刚睡着,如果不是什么紧急的事情最好还是明天再来吧。

徐英辉也知道马铮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但是如此大捷不第一时间向马铮汇报也不合适。听说有紧急军情,警卫员也不敢怠慢,当即进屋向马铮汇报。

朦胧中马铮似乎听到有人在叫他,猛然间他一个激灵便直挺挺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倒是把前来叫他的警卫员吓了一大跳。

马铮定神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警卫员,于是皱着眉头问道:“小吴,我睡了多长时间,外面没什么事情吧?”

“司令员,您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现在已经是凌晨四点一刻。不过徐参谋长正在门外等你,说是有紧急战报需要向您汇报,所以我就将您叫醒了。”小吴汇报道。

“那快请徐参谋长进来!”马铮道。

“是!”

徐英辉进屋后当即说道:“司令员,二师那边有消息了,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激战,他们全歼了来犯的加藤支队,毙敌七千余人,重创了第26师团,是役我军缴获枪支弹药良多……”

听完徐英辉的汇报,马铮大喜,高声道:“很好,给二师前敌指挥部发祝捷电报,以我个人的名义以及军区总部的名义祝贺他们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同时命令让后勤部门给察南前敌指挥部拨五十万发子弹,三千发炮弹作为嘉奖。”

绥察军区和八路军其他各部队有一点不同的是,部队打了胜仗不单单会得到精神奖励,同时还会得到物质奖励。而这种物质奖励一般不会是金钱,而是军区司令部会根据各部队时下所紧缺的东西给予奖励,如武器弹药、马匹、粮食等,甚至有时候还会奖励一个步兵营或者是骑兵营炮兵营之类的技术兵种。

大水泉伏击战是察南前敌指挥部根据各自的战场形势做出的判断,所以对此马铮知道的并不清楚,不过对此马铮很高兴,以前的绥察军区都是他一个人当家,所以部队的民主气氛以及独自作战的能力并不强。只有他一个全面手,一旦他出了什么事,那么整个军区可就陷入了恐慌。

现在只要下面的部队尤其是基层的干部都学会了怎样带部队,那么他这个军区司令员也就好干多了。而且军区高层的成长也是极快的,到目前为止整个军区的高层战略型人才层出不穷,文武双全的高级干部也有不少,包括云鉴、徐英辉、黄思成、杨成武等人都成长成了独当一面的人才。

察南前敌指挥部打响了华北反扫荡战役的第一声响枪,这对整个绥察军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开门红,对各部队士气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

连夜马铮将察南的战事最新进展上报了延安以及八路军总部,并且还做了全军通报嘉奖,给参与大水泉伏击战的所有部队记集体一等功。

延安方面当然是欢欣鼓舞,而日军华北方面军则是不甘心失败。就在当天,得知消息的多田骏派出了整个华北方面军可以动用的空军对绥察军区控制的集宁、归绥、承德等大城市进行了报复性轰炸,给绥察军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同一时间,雷霆大怒的多田骏大将还命令齐聚北平的各参战部队立即赶往指定位置,全军齐头并进,务必于1月15日底会师于兴和地区。

1月6日,日军第16师团、**混成第15旅团、野战重炮第六旅团终于赶到了宣化,同损失惨重的第26师团组建了第一攻击集团,同一时间由第十师团、第110师团在遵化、唐山等地完成集结,联合日军驻秦皇岛的关东军第一师团、第四师团主力一部,南北夹击冀东的八路军。

同时日军驻山西第一军的主力一部也北上宁武关和原平镇,对这一带的八路军展开了正面进攻。

在日军北线的部队调兵遣将的同时,中线的日军**混成第二旅团也完成了集结,在旅团长沼田重德中将的率领下,共计两万余人浩浩荡荡向着冀中军区以及晋察冀军区的防区杀去。

而冀南的日军第32师团、第35师团以及**第三、第四混成旅团也完成了集结,前锋直指邯郸而来。一时间整个华北地区风起云涌,大战一触即发。

日军那边是来势汹汹,而马铮这边也是做好了准备。除了绥察军区外,临近绥察军区防区的晋察冀军区和冀中军区也向马铮所部发来电报,说各自都准好了反扫荡的准备,绥察军区可以放开手打了。

接到聂荣臻和吕正操的电报后马铮立即命令各部队各就各位,不要顾及其他方向的日军,直接对付当面的鬼子即可,他和军区的其他领导会在当中协调指挥各部的战斗。


状态提示:第七百零七章:烽烟四起(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