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一十二章:骑虎难下(第五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七百一十二章:骑虎难下(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而饭沼守和横山勇所部也确实没有让多田骏失望,开战之后几乎是势如破竹,短短一个星期内就将迁安以东的十多个县区给占领了,包括重镇卢龙。

但是多田骏却没有想到马铮所部竟然在迁安按了这么一个大钉子,在他的预计中八路军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最常用的战术就是以空间换时间,一路向西后撤。

然而这一次八路军的表现着实有点出人意料,非但没有后撤,反而在迁安摆下阵势要和大日本皇军决战。这样一来,要是方面军不拿下迁安的话,不管是从昌黎还是秦皇岛还是唐山方向来的部队都很可能遭到土八路切断后路的威胁。

如此一来迁安就成了一块卡在日军华北方面军喉咙里的骨头,如骾在喉不吐不快啊,甚至于还有窒息的危险。

迁安虽然只是一个小地方,而迁安县城也只有屁大的一小点,但是迁安的地理位置却是极为重要的。迁安位于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

日军早在35年就开始重点建设冀东的殖民体系,而地处承德和唐山之间的迁安也是日军殖民华北当中的重要一环,在马铮所部收复迁安之前日军就在迁安常驻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相当于一个不算重要的二线城市的驻军。

而且日军占领迁安的这几年,曾经多次强迫附近的农民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单单炮楼就建了近六十座,这样密集的防御工事在冀东是极为少见的。

当然了,原先日军搞的那些东西都是为他人做嫁衣,马铮在收复大半个冀东之后,深感冀东东部没有可以依仗的战略天险,而冀东的地形又特别适合骑兵以及机械化部队突击,所以马铮很担心冀东的安危。尤其是有情报表明,日军似乎正在中国东北组建新的机械化部队。

原先日军在华北组建机械化部队的计划由于马铮的突然出现,所有的装备都在天津港被马铮所部洗劫一空,因此组建战车第三师团的计划也被迫流产了,不但损失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官兵,而且整整一个机械化师团的装备也全部落入了马铮所部的手中。可以说日军在天津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磕碜的的很。

但是不管怎么说,日本的经济实力以及工业化水平都远远强于中国,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生产坦克战车,甚至于连一些口径大一点的重炮都不能自行生产,所以一旦日军的机械化部队组建完成并且形成了战斗力,那么马铮所部将会受到极为强大的威胁。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军官,马铮深知其中的厉害,那是相当于在绥察军区的头上放了一把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的利剑。

马铮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所以在接到日军在东北组建新的机械化师团的情报后立即将马德胜的骑兵部队进行了充实,甚至给骑兵师还配备了不少火箭筒,大大加强了骑兵部队应对装甲部队的攻击能力。

同时马铮又将突击旅升格为装甲师,将军区所有的资源进行了倾斜使用,使得装甲师的远程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还多次组织装甲部队进行长途奔袭作战演练。

除此之外,马铮又命令刘凤池不惜一切代价在冀东修筑一个缓冲带和坚固的桥头堡,一旦日军来攻可以为后续部队集结以及增援争取时间。

对于这个桥头堡,马铮的要求是,不管其他地方怎么打,也不管日军来多少兵力,更不管日军是用什么办法,冀东的这个桥头堡都绝对不能沦陷。哪怕是整个绥察军区都被日军打垮了,但是这个桥头堡也必须掌握在八路军的手里。

马铮坚信,只要在冀东有这样一个据点,然后派遣一支作战能力强而且战斗意志凶悍的部队防守,日军绝对不敢肆无忌惮的孤军深入。

基于马铮的大力要求,刘凤池和铁心兰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选址建设,并且在前一段时间更是高调发动大量的万群众帮助修建,最终将迁安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坚固的战略要塞。

还真别说,这唱歌大型工事群刚刚完成修建就派上了用场。

马铮所部在迁安摆出了决战的架势,这一下还真把多田骏难住了,虽然之前日军特别希望土八路同大日本皇军进行一场真正的正面交锋,要知道以往日军同马铮所部作战,那就像是和飞贼打交道,往往等日军高层反应过来的时候,八路军已经龙入大海虎啸山林不知所踪了,所以他们特别想和马铮所部正面打一场,以此来证明日军的强悍。

但是眼下马铮所部可真会挑时候挑地点,这明摆着就是弄了一个乌龟壳儿让大日本皇军啃吗!而且这个乌龟壳儿还长满了刺,一下口必然是牙碎嘴裂。

多田骏也清楚,这就是马铮的可怕之处,你不是想要和我们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吗,那好我就在迁安和你来一场大战。你不是看中了承德吗,我就是要在迁安安置一支重兵。在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掩护下,只要弹药充足,那么就算是大日本帝国真的将迁安拿下,将里面的八路军马铮所部的主力歼灭,自己也会损失极为惨重,典型的两败俱伤。

更重要的是,多田骏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八路军的企图,但是很遗憾却没能力改变,他深知自己现在是骑虎难下,摆出了这么大的阵势,要是真的在迁安这个不能算是要塞的地方退却了,那么他这个堂堂陆军中将就只能回家哄孩子去了,无奈之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二章:骑虎难下(第五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