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微笑向暖,安之若素>第44章 哥哥(2)

抢救室外,安素不停地哭着。向晖还没从刚才的事故中回过神来。

何向暖说的弟弟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向晖早已猜出来,只是不敢相信。他叫向暖,是他向晖的哥哥。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男人看他的眼神永远带着友善。因为那是他们兄弟之间与生俱来的亲情。

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医生说病人的头部严重受损,仍没有度过危险期,让家属作好心理准备,极有可能永远也醒不过来。

闻讯赶来的向沛鸿听后,一个踉跄,如果不是向晖扶着他,他已经倒下。他失声痛哭:“向暖,我的儿……”

向晖知道自己的父亲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却从不知道他有一个哥哥。

当年向沛鸿在农村插队时,由于年纪最小,又长得瘦弱,一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模样,谁也不愿意要,最后是何大叔将他领了回去。何大叔家一共只有三口人,何大叔、何大妈以及他们的女儿何梦芸。向沛鸿虽然年纪小,但是模样生得好,有才华,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很是讨人喜欢。后来当他娶了何梦芸后,不少人在背后议论,当初何大叔将他领回去就是奔着要他当女婿去的。

在那个年代,插队知青比农民的生活还苦,而何大叔一家却对向沛鸿很好。向沛鸿在农村一待就是多年,与何梦芸日久生情。虽然两人暗生情意,却始终没有捅破窗户纸。那时许多下放的知青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仍孑然一身,并不是他们心如止水,也不是他们眼高于顶。? 实际上,艰苦的生活让他们更想要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有不少知青与当地青年男女与互生情愫,只是很多人理智地停留在谈情说爱这个阶段,因为他们最盼望的莫不是有朝一日能回城。向沛鸿同样如此。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失望让他们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回城的机会,才认命在农村结婚生子。向沛鸿与何梦芸的结合,很大程度是因何家夫妇的努力撮合。婚后的向沛鸿与何梦芸也算是美满幸福。

两年后,知青回城的文件下来了,多少知青在接到消息时,激动得痛哭涕零,而已在当地成家的知青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配偶与子女即便跟着回城也是没有户口的,自己能否安排到工作都成问题,何况要养妻儿。于是,有人为了配偶与子女选择放弃回城留在了农村,也有人选择离婚独自回城。向沛鸿一直在选择回城与留下之间徘徊。因为何家人对他的好,他铭记于心,但是外面的世界对他的诱惑也很大。

向沛鸿出身干部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一直希望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下放到农村是迫不得已,如今有机会回城参加高考上大学,他岂能放弃。没有孩子对他来说更是少了一层牵绊,于是向何梦芸提出离婚。

何家夫妇不理解,亲戚也百般相劝,而身为当事人的何梦芸却始终保持沉默。最后,在何氏夫妇的骂声中,何梦芸含着泪同意离婚。

曾有这么一则新闻:在七十年代末的回城大潮中,许多已婚知青的婚姻和家庭因遭受到冲击而破碎,比如西双版纳农场5天内有3000对知青夫妇离婚。? ?如果知青为回城抛家弃子仅仅是个案,那肯定会遭人唾弃,被指着脊梁骨骂,但是如果在回城的大军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那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剧。

回城手续很快就办下来了,当向沛鸿走出何家时,有了一种解放的感觉。这里不是他的家,他的家在城里。

回城后的向沛鸿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并被一所名校的法律专业录取,从此一帆风顺。

在向沛鸿回城后不久,何梦芸得知自己已怀身孕。家人劝她拿掉孩子,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已对婚姻失去信心的她坚持留下这个孩子。第二年春天,她生下一个儿子。向沛鸿提出离婚伤了何家人的心,他们决定不让孩子姓向。

向沛鸿的无情寒了何梦芸的心,孩子出生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所以希望孩子能温暖人心,所以取名何向暖。

随着父母的相继过世,何梦芸母子的生活日益艰苦。但是有孩子在身边,让她有了精神寄托,特别是她的孩子比村里的其他孩子要聪明、懂事。她不得不承认,向暖遗传了他父亲的好基因,聪明、漂亮。

何向暖从小就很聪明,而且善解人意,村里人都很喜欢他。因为经常跑去村委的宣传室玩,看村里的李二叔写大字,这让他对书法很感兴趣。于是开始学书法。看留在村里的知青下棋,他学会了下中国象棋,而且下得非常好。他也曾向母亲问起过自己的父亲。何梦芸说长大了会告诉他,他便不再问。孩子的懂事其实更让何梦芸心酸,因为懂事更多是生长环境的因素。

就在何向暖十二岁那年,何梦芸病逝。在她过世前,她告诉儿子他父亲是谁,在什么地方,让他去找他父亲。

当向沛鸿见到一个十二岁自称是自己的儿子的孩子时,顿时懵了。他毫不怀疑这是他儿子,因为这个叫何向暖的孩子跟自己小时候几乎是一模一样。经过一番交谈,他打心里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儿子。只是该如何安置他,成了个大问题。

那时,向沛鸿已是市司法局的官员,早已另外成家。妻子邹明芳出身良好,如今是审计局的官员,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将向暖带回家是绝对不可能的,邹明芳肯定不会接纳。当初他追邹明芳时,她知道自己离婚,但是没有孩子,才同意跟他交往。


状态提示:第44章 哥哥(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