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时代1958>第六百九十三章 这是什么刀?

刚果金唯一对苏丹具有的就是人力优势,但有赖于刚果金统治者蒙博托的帮助。刚果金的一半人处在饥饿状态,这让刚果金远超苏丹的人口发挥不出来作用。从这点上被苏联安排作为农牧业强国的苏丹,状况就好得多。

苏丹人民军的策略,就是在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指导下完成大纵深突击,攻占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摧毁这个横在中间,把苏联盟国从非洲中部隔开的国家。打垮了刚果金,苏联会更加容易对非洲施加影响力,等到对南部非洲干预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两国边界炮声隆隆,标志着表面上是苏丹和刚果金,实际上是苏联和美国在非洲的代理人战争正式打响,十五万苏丹人民军越过边界,对边界对面的刚果金重兵集团发起了进攻。这些苏丹人民军三分之二都是由苏丹北部的阿拉伯人组成。南方的黑人人民军将主要负责辅助行动,在这点上齐涅夫和卢比杨卡的意见是一致的。

南部苏丹人的思维很原始,常常是高兴了就喜形于色,说不出来就用肢体表达,黑人就是有舞蹈天赋。南苏丹人见了人就抬起右手打招呼,即便是行人碰到对面来的汽车,也要抬右胳膊打招呼,这种欢乐的民族,不论是齐涅夫还是喀土穆的苏丹军事委员会,都不敢把战争这么严肃的事情,让南苏丹人作为战争的主要部队。

从这点上苏丹中北部的阿拉伯人确实要靠谱一点,一方面是早就准备,一方面则是苏联的支持,同时阿拉伯人比黑人还是要靠谱很多。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就先来了一场一边倒的战斗,苏联在东南亚处心积虑的希望做成美国担心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到了现在还在一步一步的啃着硬骨头,苏丹人民军在第一天就做到了。

苏丹人民军各部队按照地图准备歼灭刚果金边界部队的时候,发现很多预定地点的刚果金部队消失不见,三分之一的军营空空如也。一些根本就是空的,一些则留下了刚刚撤离的根基,进入边界五十公里之后,他们才追上了刚果金逃跑的士兵。

这种情况也被迅速反馈到喀土穆的指挥机构,“这么看来,刚果金军队确实存在着吃空饷的问题,还有一些军营则是逃跑后留下的。总的来说不堪一击,阿拉伯人的军队对黑人的军队,在正规战当中还是有明显的优势。但还是要小心避免游击战。”伊戈尔中将一边看着报告,一边点头说道。

“我们的目的不是占领刚果金,所以游击战的基础条件都没有,难道刚果金的军队会把游击战打到苏丹本土么?根本不可能。”齐涅夫的口气非常自信,这种自信是有理由的。

因为齐涅夫在卫国战争的时候,就打过游击战,游击战是一个国家在战争的最后选择。哪怕有一点的其他希望,游击战都不能作为高层考虑的选择。一旦开始游击战,就证明你的国家真的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候。

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的游击队敌后作战人数有百万以上,对游击战一点都不陌生。而且齐涅夫在战后还去过南斯拉夫考察过,南斯拉夫是唯一一个用游击战解放全部国土的国家。到了二战后期已经全部解放南斯拉夫。有这种经历的齐涅夫深信,苏丹人民军绝不会陷入到游击战当中。

“必要条件是快速作战,快进快出,直扑金沙萨。在面对刚果金正规军的时候,一定要完成歼灭战,所有俘虏由南苏丹的黑人不对看管。”齐涅夫想了一下道,“不能给美国人反应的时间,同时只是完成一场快速战争,就完事了。”

“是的,我会下达一个秘密命令,对于俘虏问题,首要的考虑是让刚果金不能对苏丹人民军造成麻烦,主席很看中这次的战争,他说这有助于苏联的战略。”伊戈尔在作战命令中又加上了一条。

战争开始几个小时之后,在喀土穆的苏丹军事委员会公开了战争爆发的消息,同时发表了报告全苏丹人民书,军事委员会主席塞拉姆上将,在首都喀土穆亲自对着广播讲话,“在我们的南部,刚果金这个国家,长期以来对苏丹采取敌视态度,并且对苏丹语少数民族进行可耻的欺压,苏丹社会主义联邦长期以来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可蒙博托对我们的善意不屑一顾,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和全体人民党人员决定,对刚果金宣战。推翻美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代理人蒙博托政府,解放处在饥饿中的刚果金人民。”

苏丹和刚果金爆发大战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非洲,然后是阿拉伯国家,几分钟之后传遍了整个世界。在埃塞俄比亚的非洲联盟对苏丹和刚果金的战争爆发表示震惊,呼吁两国用谈判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走到战争的地步。

而阿拉伯联盟的反应很明确,支持苏丹。苏丹虽然和苏联以及东欧亲近,走向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但终究是阿拉伯人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是阿拉伯人,这种情况下阿拉伯联盟倾向性十分明显。

“这不是简单的战争,这是苏联内部斗争加剧的结果。我们不能排除在这场战争当中的苏联强硬派影子,我们都知道苏丹的掌权者全部是从莫斯科卢蒙巴大学毕业,当初非法的进行了政变。这是苏联强硬派发出的战争挑衅,美国决不能坐视不管。”纽约时报声嘶力竭的叫嚷着让华盛顿给莫斯科一个厉害,不然全世界都要被苏联统治。

“这群王八蛋,虽然收了我的钱,也不用骂的这么过分吧?”谢洛夫一边看一边感到牙疼


状态提示:第六百九十三章 这是什么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