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尚书虽为一部尚书,却不是内阁成员,这里面是什么缘由,真是只有穆元帝自己才知晓了。不过,穆元帝对谢家当然也是看重的,不然,也不能宫里有谢贵妃,还给五皇子娶了谢莫如。
尽管有个皇子外孙更兼一个皇子的外孙女婿,谢尚书依旧是个非常低调的人。
或许,正是因为他这种低调,方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谢尚书刚被皇室对于能找回陛下的绝高赏格吓了一跳,接着就收到谢莫如的信,连忙展信看来,谢莫如的信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只是谢莫如对谢尚书说,这么些禁军找了这些天都不见穆元帝与五皇子的影子,或者两人不是闷头寻找就能找到的,需要一些专业人士。专业人士是什么人,刑部的捕头。
谢尚书亦是极担忧穆元帝安危,太子大皇子这两位身子好的,是日夜守在营所,李相都给太子派回帝都帮着安排帝都地动后的震灾事宜了,太子却是要守在这里的。李相也无二话,主要是他也明白,这种时刻,不要说帝都地动了,就是再有什么天灾*的,皇帝一日没有消息,太子就得在这儿守着的,绝不能皇帝失踪了,太子还安安稳稳的在帝都主持政事。幸而太子的属官里有几个聪明人,地动后就立刻商量出一套办法来,太子携太子妃过来营救陛下,安抚太后,由余下的内阁阁臣主持帝都救灾。太子人虽然过来了,心下亦是十分担忧帝都的情势,李相也明白太子的心思,这要是皇帝找不回来,太子登基是没的话说了,于太子于李相,这是上策。其二,穆元帝能找回来,见着太子肯定也高兴,但帝都毕竟是地动之灾,若救灾之事有了疏漏,太子就得吃挂落。鉴于这个原因,太子与李相商量后,李相决定快马回帝都。
然后,太子日夜守在营所。
这些太子与李相间的事,谢尚书只作不知,谢莫如给他送来的信,谢尚书看过后就交给苏相了,这样正大光明的信,没有不让人看的理。
苏相原本温文的容颜近来枯老许多,想了一想,道,“刑部的捕头的确擅寻踪觅迹,这时候,有半点儿可能也要试一试的。”苏相去找太子商量。
大皇子不待太子开口便道,“五弟妹足智多谋,我看,此法可取。”
太子面色不变,但对于大皇子抢他前头说话,仍是有几分不悦的,问谢尚书,“刑部有多少捕头可用?”
这自然是不少的,大家商量片刻,就由内阁拟旨加盖太子印再将旨意送至行宫,加盖太后印,如此方送往帝都。
接下来的事就是等了。
胡太后唉声叹气没个完,也不知谁挑拨的,悄与文康长公主道,“你说,是不是那姓谢的克了小五。”文康长公主气的脸色都变了,胡太后以为闺女是被这消息给震惊住了,还道,“是吧?你也这么想吧?要不,咱们去香门儿看看,你皇兄和小五到底在哪儿呢?”
文康长公主道,“母后听谁的挑拨!谁说莫如命硬了!”前头人家没少帮着稳定局势,不然她娘早被送回帝都了。这会儿又说这样的话,哪怕皇家经常干些翻脸不认人的事儿,但她娘这脸也翻得忒快,叫文康长公主都忍不了了!
胡太后道,“没谁挑拨,我也只是一说。他们兄弟几人的媳妇,都是好的,你看他们就都回来了吧。就她命硬,克了小五,以至小五还不能回来。”别的皇子妃都是父母双全的。
文康长公主只得忍气劝了胡太后一通话。
赵贵妃头上伤势将好,倒是与胡太后想到一处去了,道,“陛下一直没有消息,臣妾这心里焦的跟什么似的。臣妾想着,是不是请个神仙来算一算。”
胡太后道,“以往倒是听说文休法师是有德高僧,宣文休法师过来问问吧。”
赵贵妃道,“听延泽说,他认识一个白云仙长,精通紫姑神算。娘娘也知道,延泽他媳妇自生了二丫头一直没动静,就是拜紫姑神,这不才给延泽养下了嫡子么。”
胡太后细问,“这般灵验!”
“是啊,等闲不知根底的老道,敢里就敢荐给娘娘呢。”
胡太后又召来太子与大皇子商议,大皇子道,“这位白云仙长,孙儿亲自见过,果然是极灵验的。孙儿看他有道行,想赏他些银钱,他却不肯收,说他们这一行,不收金银,孙儿便赏他些米面布帛,他方收了。”
太子道,“倒不若皇祖母下懿旨,命帝都城的僧道们做些法事,一则为父皇祈福,二则也是送一送此次地动中不幸遇难的亡灵。这位白云仙长如何,孙儿不大清楚,倒是天祈寺方丈是众所周知的得道高僧,还有一位西山寺的文休法师也是有名的高僧,皇祖母若是有意,孙儿命人请他们过来。”
胡太后很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意思,道,“连同白云仙长一并请过来吧。”
太子俱是应了,命人去办此事。
太子身边的属官,有一个徐祯是足智多谋的,倍受太子重用的。太子道,“大哥力荐白云道人,想来那人是有些道行的。”
徐祯正经榜眼出身,如天祈寺方丈、文休法师这些正统佛教高僧倒还罢了,白云道人是什么东西!徐祯道,“太后娘娘如今只图个心安罢了,殿下行正统光明之事,乃煌煌大道。白云道人既是供奉紫姑,精通的必是紫姑神算一类,此等邪术,多是在乡间糊弄些无知百姓,大皇子信奉邪神,实非福气。”
太子道,“太后会深信不疑的。”关键是太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