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日在云南,我最常梦到的便是回到家中与夫人坐着说说话。”和珅垂眸望着手中温热的梅子青茶盏,似笑非笑地说道。
冯霁雯转头看向他,眼底缓缓流淌起了一丝别样的神情。
“我不在京中的这些日子,叫夫人受委屈了。”和珅也转头看着冯霁雯,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去,略有些正色道:“太岳父之事我眼下虽无万全的把握,但稍以时日,必能有所查获。”
他初回京中,对此事所知不过只是大概,是以与冯霁雯说道:“夫人先将此事经过与我细说一遍,尽量不要有遗漏之处。”
冯霁雯听罢却是沉默了一会儿。
她曾揣测过和珅回京之后的态度,眼下也看得出他确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帮忙。
甚至他的态度全然不似在‘帮忙’,而是完全将此事当作了自己本应去做的分内之事一般。
如此境况之下,她十分感激感动。
“爷的好意我心领了。”她看着和珅笑了笑,摇头道:“但爷无需为此事如此上心。”
她想,今日和珅进宫复命,乾隆必然是试探了他对待此事的态度的。
他此番在云南立下大功,不单单救出了十一阿哥,更是保全了大清的颜面,无需去想,等着他的定也是加官进爵和无上恩赏。
他若在此时‘不识趣’地搅和到英廉府这桩麻烦里,一着不慎,便等同是自毁前程。
他能有今日这般的地位光景,得乾隆这般赏识信任,表面看似一帆风顺,可实则哪一步都不好走,此次更险些将命搭了进去——故而眼下他所拥有的一切,无关气运,皆是靠自己一点一滴拼出来的。
而他这般聪明,不该不懂得趋利避害的道理。
能有这份倾囊相助的心意,也就不枉祖父对他的看重和喜爱了。
她家老爷子果真没有看错人。
这些话冯霁雯只在心底感慨,却皆没有说出口,对上和珅微感意外的神情,再次道:“此事是英廉府的家事,爷不必插手了。”
说着,从方才那卷书中取出了末页书皮里夹着的一张对半而折的纸张,递向了和珅。
“这是何物?”
和珅没有立即接过,而是笑着问。
“和离书。”
和珅脸上笑意微微一凝。
“和离书。”他抬头看向冯霁雯的眼睛,问道:“夫人这是要同我和离?”
这当真是一头棒喝。
他如何也未想过,回到京中之后等着他的会是一纸和离书。
“当初爷前往云南之前,不是也曾与我提起过此事吗?”冯霁雯故作轻松自然地道:“只是彼时时机尚不成熟,我亦不知该如何与祖父交待,适才耽搁至今。而眼下这情形……倒也没了那些顾忌了。”
和珅听得一怔。
他在前往云南之前,何时与她提起过此事了?
他左思右想,方才想到那晚他欲向她坦白心意,话说到一半之时却被皇上忽然召入宫中——因那晚皇上便将云南之事交与了他来办,故而他才暂时按下了坦白的念头。
原来她当时的所谓‘明白了’,竟是明白到这和离书上头来了。
和珅失笑了一声。
冯霁雯不解。
他笑什么?
“夫人怕是会错意了。”他仍未接过冯霁雯手中之物,坦诚道:“我从未想过要与夫人和离。”
这下换冯霁雯怔住了。
她默了好一会儿,适才重新将思路调整好,道:“两相和离本就是当初立下的约定,既是迟早都要履行之事,便……贵早不贵晚吧。”
“我还是头一回知道‘贵早不贵晚’可以这么用。”言辞虽仍是温和的调侃,可和珅的语气中已不见了半分笑意。
他看着冯霁雯,眼中情绪不明。
冯霁雯被他看得莫名有些退缩,可因不觉得自己哪里说错了,也就作出一副心安理得的神情与他对视着。
两个人就这么无声僵持着。
最终,是和珅先开了口。
“夫人,你我再做个交易如何?”
“什么交易?”
“我助夫人替太岳父洗脱冤名——”
冯霁雯眼神一动,问他:“我要以何物作为交换?”
“夫人需将之前与我立下的和离之约,就此作废。”
冯霁雯面上表情一滞。
这算什么交易?
这分明是……有意给她放水。
颠来倒去的,他还是要帮英廉府。
倘若当真是公平的交易,能得他相助,兴许还可一试,可这种等同是他白送人情的交易,她万不能违心应下。
她叹了口气,道:“爷还是别再坚持了。”
“夫人怎不问我为何要做这等交易?”
“我知道爷一心想助英廉府渡过此难。”
和珅却是摇头。
“并非如此。”
或也可说并非完全如此。
他想也不想便揽下英廉府之事,坦白说皆是因冯霁雯之故——他懂得报恩的道理,可也讲求方式方法,而此番若将冯霁雯换作第二人,他待英廉府绝做不到如此地步。
“因为我后悔了。”他紧紧地看着冯霁雯,道:“我后悔曾与夫人立下了和离之约。”
他……后悔了?
冯霁雯胸口重重一顿。
他此言何意?
她欲问个究竟,似乎脑海中有一股意识驱使她去印证些什么,可理智却又将她拉回现实。
她竟不敢问。
甚至于有些仓皇地想要结束这场谈话。
“爷也是个人物,既是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