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抗战之最强战兵>第五十八章 南亚告急

“看来,指挥部那些人还没有昏了头。”卓飞也从军统情报站手里拿到了联合指挥部的命令,得知原先盘踞在山西境内的八路部队和晋绥军已经向河北挺进,卓飞还以为是联合指挥部沉不住气准备要和华北日伪军打硬仗了,结果发现,敢情这只是联合指挥部的障眼法。

八路军和晋绥军调动部队向河北进逼,首当其冲感到手足无措的便是石家庄日伪军部队,连续三天的封城盘查,并没能找出袭击者的踪迹,如果他们还是把重心放在袭击者身上,也许从山西杀出的八路军和晋绥军部队就会一路打到石家庄城下来了。左思右想,在冈村宁次的指导下,石家庄日伪军终于摆出一副迎敌的态势,封闭的城门也由此被打开。

日伪军解除封城的第一天,卓飞两人便乔装成皇协军,跟随一队有心反正的皇协军出了石家庄。卓飞两人的雨夜行动实在太过震撼,不但成功袭击了戒备森严的火车站,还把石家庄日伪军的高阶军官给一窝端了个干干净净。城内的日军还好些,可那些皇协军却惶惶不可终日,生怕那神出鬼没的刺客会找上自己。

军统在城里的情报站也趁机游说了一大批皇协军中的军官,只要有部队攻城,这些皇协军就会当即反水,护送卓飞两人出城的皇协军只是其中的一队。“卓先生,我们就送到这里吧,日后有机会再相见。”同样乔装成皇协军的梁建波跟卓飞拱手做别,送走了卓飞他们,梁建波还要返回城中,在没有接到军统总部的命令之前,他还是今天在石家庄的情报站长。

和梁建波等人挥手告别,卓飞两人马不停蹄直奔阳泉,阳泉有着独特的煤铁资源,日军一直妄图将正太路上的这个中心作为其提供战争燃料和在华北作战进而摧毁晋察冀、晋冀豫两大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基地,其中华北日军的片山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和德江大队5000—6000人的兵力就盘踞在阳泉镇。

八路军势力想要通过阳泉进入河北境内,打掉盘踞在阳泉的片山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和德江大队就势在必行,卓飞着急赶去阳泉却并不是为了赶上这场战斗。和梁建波等人分开之后,卓飞便从随身空格里调出电台,和远在瑞丽的安吉拉联系上。通过安吉拉,卓飞得知风云多变的欧洲战场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是对英法联军极其的不利。

因为卓飞的出现和搅和,德军发动战争的时间比历史上提前了数月之久,而且依仗着突击步枪和豹式坦克的犀利,再加之德国本土大量的油料储备,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之初,便处处受到德军的碾压。目前只有英国海军还能占据上风,可他们的地面部队却已经被德军打的连连后撤,用薇薇安的原话,德军想要占领法国全境只是时间问题。

和历史上一样,面对无法抵挡的德军,英法联军的防线一再被德军机械化部队突破,因为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英法联军最后还是被围逼到了法国东北部临近比利时边境的敦刻尔克。历史上,大约40万英法联军曾经被德军围困在敦刻尔克,因英国政府为了营救这些被围困的联军士兵,便策划出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中,英法两国利用各种船只从被围困的敦刻尔克撤出了大量的部队,而这些部队日后也成为保卫英伦三岛和反攻德国本土的中坚力量。

可现在却不同了,因为有了卓飞的存在和出现,而且在卓飞的最终计划里,他可并不想西方国家的实力太过膨胀。虽说由于德军提前发动战争的行径已经稍稍改变了历时的进程,可卓飞并没有把薇薇安提前召回瑞丽,正是因为有了薇薇安对希特勒的提醒,英法两国策划的发电机行动才没能得逞。

有着充足油料的德国再也不是历时上那个为了石油到处分兵的德国,靠着卓飞帮助他们从世界各国进口来的海量物资,德国空军的规模已经膨胀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面对铺天盖地不间断的空袭,被围堵在敦刻尔克数十万英法联军堪称度日如年,而英法两国调集来的各式船只最终只救回区区千余联军士兵,其他的船只统统被德国空军送进了海底。

因为卓飞的出现,敦刻尔克大撤退最终演变成为了大溃散和大投降,得知这个消息的不只是被战火波及到的国家,就连一些还没有被战火波及的国家也对此报以叹息,在他们看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德国人的对外扩张。同样受到鼓舞的还有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得知德国在敦刻尔克一次性逼降数十万联军士兵,如同是打了鸡血一样的日军立马开始部署对南亚各国的军事行动。

因为英法在欧洲的失势,日军便想当然的把目光先着落在缅甸和越南身上,因为日本和德国是盟友,所以日军进攻南亚也算是师出有名。就在卓飞还牵着石家庄日伪军在保定周围打游击的时候,日军便已经调集重兵向缅甸进军,在卓飞两人潜入石家庄准备刺杀多田骏的时候,日军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先期在泰国登陆,并有顺势进入缅甸的迹象。

驻守缅甸的英军大惊之下,随即派出特使奔赴重庆,试图说服联合政府向缅甸派出部队,协同英军一同守卫缅甸。英军的理由是中国政府既然依靠滇缅公路和铁路运送战争物资,就有一同协防缅甸的义务,否则英军将会彻底关闭缅甸和中国之间的所有通道。只是英国人并不知道,卓


状态提示:第五十八章 南亚告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