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男要穷养、女要富养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男要穷养、女要富养。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孟子的这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里所说的就是男人,所以男要穷养,从古到今就是一种共识,因为男人需要挫折教育,这样才会男儿当自强,而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的男孩子是长不大的,即使长大也不过就是那种蜜罐里泡大的八旗子弟,一旦没了皇粮就穷困潦倒了;从古到今,富家子弟绝大多数**败家,那个曾经富可敌国、拥有半个上海滩财产的清朝的官商盛宣怀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用了不到十年的功夫就将他搜刮的民脂民膏挥霍一空,曾经**赌注高达一条街的房产的儿子到最后居然无处安身。
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贫穷的朱家无钱供他读书,他就只好寄宿在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每天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咸菜下肚。一个官宦子弟的同学来看他,见他生活这样艰苦,就叫人给他送去好饭好菜。过了几天,这个同学发现送去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范仲淹赶紧解释说:"我每天吃粥已经成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这就是划粥苦读的来历,也就是范仲淹以后能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的根本。
因为男孩子长大以后所要承受的社会责任和各种压力都比较大,家庭责任也大,加上现在是商品经济,人文关怀和其他方面的援助少之甚少,所以绝不能*爱,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必须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树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观念,从吃苦中使男孩子的意志从小就得到不断的磨练,从磨练中既体会到了付出的辛苦,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有了吉鸿昌那种"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信念和决心,将来才可以*天立地,担负起社会和家庭的重任。
穷养长大的男孩子,因为没有体验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必然懂得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想要拥有,便要学会付出;通过付出,才会有收获;有了收获,人才会有充实感和成就感,心情也会格外舒畅。因为男孩子以后将要面临的生活,酸甜苦辣百味杂陈,荆棘密布困难重重,长辈所要做的不是亲手为铲除荆棘,铺筑金光大道,而是让孩子在人生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中,自己去寻找成功的出口,实现自我的价值。
于是,我们就能看见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教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那个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那个后来成了中国首富的李嘉诚;那个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成了所有人楷模的雷锋,那个领着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毛**……所以,那个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会说:"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所以陈胜可以嘲笑的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按照统计,中国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都属于穷人这个群体。他们也许因为自己的命不好,不能出生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里,无法成为富二代;也许因为运气欠佳,不能谋得一官半职,使自己衣食无忧,还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也许因为时运不济,家庭的因素导致家境贫困、捉襟见肘;也许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学非所用而被辞职或者被辞退,这样的穷人群体就会构成不得不穷养的男孩子。不过,这也许就是另一种机遇的萌芽开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志气,被穷养的孩子中一样可以走出陈光标!
关于女要富养的事例莫过于那个被称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知性女人的杨澜自己的回忆:她三四岁寄居在申城外婆家的时候,年轻的舅舅常常在领了工资的周末带她去最高级的红房子餐厅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立体电影。长辈责怪他为一个小孩子乱花钱,他说,女孩子就要见世面,不然将来一块蛋糕就把她哄走了。
杨澜的舅舅用一句最朴实、最简单的语言说明了一个很复杂、很难解释的一个大道理。女孩子之所以要富养,因为那种精致、富足、优越、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使得女孩子对那种舒适的生活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不过如此";因为那种得到满足、随心所欲、幸福美满的生活就是一剂免疫针,使她以后在面对**、明辨真伪,成为知情、识趣、优雅、美丽的女子上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以后对待生活的巨变、或者一贫如洗、或者病魔缠身、或者遭受打击的时候有一颗坚强的心,可以平静的面对一切,同样也是:"不过如此。"所以这也是满清灭亡的时候,那些富家子弟因为穷困潦倒要么沦为乞丐、要么投湖自尽,而那些昔日的格格却顽强地活了下来的原因之一。
女孩子的富养,除了生活上的满足,其主要真正的意义是从小要培养女孩子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能力、增强她的见识。而富养出来的女孩子,因为从小见多识广、精神独立、思想有主见、有智慧,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等富养的女孩子到了花一样的年龄,就不会轻易的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