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家在心中
国人一直都是很物质的,从刀耕火种的蛮荒年代开始就是如此。
最初,我们的祖先是在树上架木为巢的。大约7000多年前,因为人丁兴旺、也因为食物匮乏,他们不得不从树上下到了地面,开始盖木为屋,并开始驯养野兽为家畜,猪就是人们最早饲养的家畜。为了防止外来的侵袭,那时房子的结构一般是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做猪圈。所以,在甲骨文关于家的字形中,上面是一个“宀“,表示与建筑、与遮风挡雨有关;下面的那个“豕“就是猪。所以,房屋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这样远古的建筑形式在如今鄂西湘西和云贵川的偏远地区依然可以见到。
在我们的祖先看来,有猪(财富)、人能够居住的地方才能称为家。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字里面,凡有宝盖头的字大都与房屋、人家等有关。比如周代就是以男为家,以女为室,男女在一起就被叫做成家;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又有了儒家、墨家等学术流派,后来又有了佛家和道家。这个家繁衍开来,就有了国家,繁体的“國“字就是指用干戈保卫自己的边界,而宇宙就从原来的屋檐和家的栋梁扩大为整个空间了。
国人非常重视家。于是就有了家庭、家长、家园、老家;就把自己最亲近的长辈称为家父、家母;就用喂养的家畜、家禽和野兽区别开来;就把经营某种行业的地方称为酒家、农家;就把一些人称为作家、思想家、艺术家、资本家;就把和自己打麻将的牌友称为上家或者下家;杜甫说的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贺知章说的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巴金写了一部《家》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界大家的地位,而陈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至今仍然盛行不衰,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能触动国人越来越变得麻木和冷漠的心灵。
家是什么?小时候,家是妈妈那**的手掌和爸爸那宽阔的肩膀;踏进学校,家是得了一百分会得到奖赏、调皮捣蛋做错了事会遭到打骂的地方;**中学,家就成了天天想逃离、却又无处可去,想飞的更高却有一根线始终紧紧拽着风筝的地方;到了大学,家就成了回去的时候归心似箭、离开的时候心花怒放,时间长了也有些想念的地方;再后来,参加了工作,就有了好几个家,其中不仅有属于自己父母的、属于公婆或者岳父岳母的,还有属于自己的,就分别是可以趾高气扬的地方、必须俯首听命的地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地方,而随着年岁的沧桑,就慢慢知道了家是属于自己最私人的地方。
家是什么?家是夏天的空调,冬天的电热毯,春天的花开,秋天的收获;家是面朝大海的辽阔、阳光灿烂的出发、披星戴月的归来;家是出发时的加油站,从那里开出来的车无论开到哪里都带有家的烙印,家也是每个人避风的港湾,在飓风来袭、惊涛骇浪、风霜雪雨一起扑过来的时候,家就会像灯塔一样永远在那里忠诚地等待游子归来;家是晨风中的窃窃私语、太阳下的笑涡、月光下的倾诉、夕阳里的搀扶,也是亲情的体现、友情的写照、爱情的象征;家是远行前的一声声叮嘱,也是重逢时迸发的泪珠,更是每一个人的期盼和牵挂。
家是什么?家是每一个人出发的地方,不论是早出晚归还是远涉重洋,不论是村头巷尾、大街小巷,家就是一面猎猎生风的云帆,给人动力和信心;不论是太阳和月亮都不见了,不论是沧海桑田和海枯石烂了,家就在那里原地不动,就会在人的心底充满了温馨和向往。家也是每一个人的归宿,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和爱人的爱情在家里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就会让人想起来牵肠挂肚、提起来热泪盈眶,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家就意味着生活是美好的,自己是幸福的,那一份永恒不变的血浓于水的感情足以说明一切。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家的概念不过就是一个窝。
因为刀耕火种、因为经济落后,那个时候自然十分清贫,家不过就是一个四壁皆空、仅仅能抵挡豺狼虎豹、风霜雪雨的小窝,可是因为有了灯光、也有了薪火,就有了满屋的亲昵与温馨。如果再有几头猪,那就是现在所说的小康生活,就有了那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样的信念。战争硝烟中的家就是父亲肩上的一根扁担、两个箩筐,就是母亲柔弱的后背,就是蓬头垢面的儿女。可是不管是帝王之争还是农民起义,不管是军阀混战还是侵略战争,在杀声一片、炮声震天的危急关头,父亲的脊梁和母亲的后背就是儿女坚固的掩体、结实的防空洞、就是最安全的屏障,即使是在颠沛流离、到处流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困难时刻,一家人扶老携幼、相依为命,即使是居无定所,可家就在那一路的至死不渝的亲情中间。
孤单的时候,家是黑夜里指引方向的北斗,绝望的时候,家是沙漠中深藏的一叶绿洲,虽然可望而不可及,还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却能在关键时刻带来无限的梦想与慰藉;成功的时候,家是一个可以**狂欢的殿堂,失败的时候,家是一个可以听凭哭泣的地方,不管是非对错,也不管阴晴圆缺,家就在那里默默地等着,是让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的、轻松的、能放下一切面具和伪装、值得敞开心怀、也值得留恋的心灵港湾。
对于帝王将相而言,家就是天下,就是成*所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