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被张十一定得颇有些发毛,问道是:“爹,你瞧我做什么?”
“我本想让你赶在李慕前,早日动身赶往梁京的,但眼下可不是好时机啊,想必梁京要乱上一阵子。”张十一道是。他自打知道李慕要晚考三年,便算着这个主意,如今却颇有些犹豫。
夏荷颇为奇怪:“为什么要早走?我跟慕哥一起走便是了,路上还有照应。”
“哼,你倒是想的简单,有没有算过,你那方子,就算是献上去,人家也得花一年功夫去试一试这东西是否真的像你说的那般有成效。就这个功夫里,你那慕哥,早就进殿试了。”李慕那点儿算计能瞒得过夏荷,倒没瞒过张十一。张十一如今向夏荷点明了这一点,夏荷一怔,半晌没说出话来。
果然慕哥还是不希望他去以身犯险的啊。夏荷心里头有些甜,却也有些涩。
他掰着手指数了数年数,若是李慕晚三年去会试的话,他倒是来得及,就怕那皇帝老儿驾崩得太及时,明年没了,后年开恩科。夏荷心底里略期盼大丧的信儿等过了明年会试再传来,这大不敬的话他可不敢说出口,只道是:“那……我早一年走便是了。”
这一不小心就要搭上命的事儿,李慕不想让夏荷去做,夏荷也同样不希望李慕去犯啊。
张十一便点点头,垂下头去,不知为何,在那一瞬他有些不敢瞧这孩子一眼。
自打张家一出事,若不是那时候三个孩子都还小,张十一恐怕要独身闯梁京,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幸而三个嗷嗷待哺的娃娃拖住了他,让他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带着家里娘四个,逃过了追捕,逃来了安乐村,连以前吃不下的糙米,做不了的农活,都能吃、能干了。
但他对家里的三个孩子的期待显然是不同的,对于冬梅和秋月,张十一只希望她们能嫁个好丈夫,和乐地过一辈子。但对夏荷,张十一倾注了他全部的希望,只想让夏荷能为自家平反。
但当真夏荷长大了,穿着男儿的衣裳站在他面前,张十一却有些舍不得他走了。
毕竟,这一走,有可能意味着以后再也见不到了,再知道夏荷的消息,只能通过循着他的路引摸到这儿来,抓出他这一家漏网之鱼的官差的嘴里,得知一家人须得黄泉下相见。
忽然,张十一道是:“夏荷,为父还不曾告诉你,当初你出生的时候,你师祖给你起的名字。”
夏荷一怔,他不是叫夏荷吗?
“师父他是个道人,给你的名字,自然是出自道家。‘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你这一辈,原本是‘和’字辈,你的名字,原本叫做张和尘。”
说到这儿,张十一嗤笑一声,也懒于再同夏荷解释那和光同尘的意思,反正,原本平安喜乐,对于他张家而言,已经成了一个奢望了,“不过后来为避祸,把你当作女儿养了,我便把你的名字,也随着你两个姐姐改了,只把‘和’字谐音作了‘荷’。——事到如今呐,这‘夏荷’我们也叫习惯了,‘和尘’这两个字,便当作你的字吧。”
张十一用手指一点杯中的水,以指作笔,在桌子上写下了“和尘”二字。但还未等他最后一笔写完,第一笔便已经消散了。
张十一眼睁睁地瞧着,这两个字从他的眼前消失。
夏荷却牢牢地把每一笔记在了心底,转头就用他那不能瞧的字去给李慕写信了:“慕哥,我有字了,叫和尘。”按理说只有那些读书人才能有字,夏荷一直把自己当成个卖力气的种地的,还不曾想自己也会有字呢。
写完信,算了算日子,那给自己送信的年轻人还没回来,他没法托人把信送庆阳去,夏荷只好把信给塞到枕头底下,一摸空空如也的枕头底下,他才忽然想起来,李慕给自己的那一大堆信,被他带去了李家,今天走的太匆忙,没有带回来呢。
下回去,一定要记得拿回来才行。夏荷暗道是,枕着枕头,睡得香甜。
林婶一靠近村子便开始嚎哭,原本是流不出泪的,但林婶逼着自己想冤死的爹娘和早丧的夫君,竟然渐渐悲从心起,真哭了出来。
幸而她理智尚存,嚎着金宝的病多严重,大夫都道是要留在镇上住着才行。夏荷带着金宝住下了,她先回来照顾老太太。
这一路哭到了李家,进了李家们,林婶才绷不住了。自个儿把自个儿锁在院子里,林婶才崩溃了起来,疯叫疯哭。
李老太太这一瞧,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林家的今天就跑回来,想必是放心不下她这个病怏怏的老太太,想回来照料她的,结果这一回来,林家的就发病了,还不知道谁要照看谁呢。
林家的犯了病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李老太太也不敢让旁人来,只好自己费力地挪动着,在这冷冷清清、只有一个犯了癔病的女人的嚎声的院子里乱转。她唉了一声,临睡前模模糊糊地,似乎瞧见了自己的夫君。
李老太太嘴角挂起笑来,睡了过去。
夏荷一大早赶过来,敲了半天门也没把门叫开。
路过不少邻里在问金宝怎么样了,夏荷只往坏里说,同样的谎花说了十多遍,夏荷也开始厌烦了。
直到这时候门才敲开,还是李老太太来开的门。
夏荷正奇怪着呢,但一瞧身后缀着的一串尾巴,他也没在门口多问,赶紧进去,把李老太太搀回去,才左右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