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s:这章写的没思路,脑子很乱。
崇祯皇帝现在很郁闷,一点也没有当初登基称帝时自信飞扬的神态了,要说为什么的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祸国殃民黄大师了。
想当初,东林党,不,不能单单把事情都推到东林党身上,应该说是所有在明黄贸易协定中自认为利益受到损害的权贵们合伙把天启帝送归西天,之后把责任全推到了魏忠贤和黄大师身上。
按理说,是个明白人就应该看得出来这其中的猫腻,不管怎么说双方刚刚达成合作,这天启帝是有多么作死才能让魏忠贤和黄大师翻脸无情。
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同志就信了,这位皇帝不得不说是读人心目中最模范的皇帝了,所谓的“贤臣”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活脱脱一个后世追星族的架势,连自己老哥这么奇葩的死亡原因都信了。
好吧,这也不怪朱由检,谁让他之前根本就没有被当做皇帝培养呢,一点皇帝权术都没有,具体原因之前更是说过了,就不揭他伤疤了。
废掉了阉党,废掉了锦衣卫,废掉了自家老哥和黄大师的和平协议——这是最主要的——没用一年的时间,当时还自认为做出了一项伟大功绩的朱由检同志傻眼了。
朱由检同志愕然发现,自从自己登基后,这税收就越来越少,而支出却越来越多,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把自己老哥的老本和抄魏忠贤家得来的财产花的七七八八。
这里面虽然有南面黄大师起兵造反的缘故,让朝廷损失掉了数个税收地,但是也有那帮子东林儒生们的缘故。
那些东林儒生一个劲的劝朱由检减商税,又一个劲的加大朝廷的支出,这么一进一出,再加上黄大师在外面搞风搞雨,让原本历史上还可以靠着魏忠贤家产挺了五六年的朱由检同志仅仅一年就快撑不下去了。
如果说财政上的困难还可以靠着自己以身作则强撑一下的话,那外患就实在不是自己一个人省省就过得去的。
这南有黄大师,北有黄太吉,西有起义军,崇祯皇帝发现自己登基后,这个大明朝一下子陷入了摇摇欲坠的情况。
那些流民就不说了,年年杀,岁岁杀,怎么杀都杀不完,崇祯皇帝时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都已经“政治清明”了,你们还造反?
黄太吉的话,崇祯帝就很讨厌他了,对,就是讨厌,他现在还不认为这些女真鞑子算什么大患呢。但是自己刚刚登基,这些混蛋就来打脸,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而且他们还好像抢上瘾了,这三年来,每年都来,简直是把自己当提款机了。
为此,崇祯帝甚至加大了辽税,大把大把银子的往山海关送,可是女真人还是一天比一天猖狂。
他娘的,这简直忍无可忍,袁崇焕你去死吧!——是的,杀不了女真人的崇祯帝,只好杀了和明奸差不多的袁崇焕泄愤了。
女真那面只能这样了,既然反抗不了,就默然接受吧,反正被抢着抢着也就习惯了,而且有祖大寿他们在,女真人也不会太过于猖狂吧,大概。
女真人不管怎么说也只是过来抢抢东西而已,那黄大师就是心腹大患了,为啥,就凭女真人只是强盗,而黄大师却建了国。
这性质完全不一样了,女真人那里可以慢慢剿,但是黄大师你都动了老朱家的根子了,那绝对是不死不休啊。
所以崇祯皇帝是咬着牙派遣了一波又一波的军队过去阻截、反击,但是令崇祯皇帝失望的是,前线传回来的消息总是某某大败,失城陷地。
到后来,可能是觉得这些奏折都太丢脸了吧,接下来的战报就变成了“某某杀敌过千,转守某地。”
······娘希匹,你这是糊弄鬼呢?!——崇祯皇帝。
这下好了,两年多,整个南方就没了,再过一段时间,老祖宗开国立业的地方也要没了,一时间崇祯皇帝真是万念俱灰,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朱由检同志好歹是年轻人嘛,过了一会就把心态转回来了。现在他是明白了,这些个将军全是废物,祖上传下来的卫所也都是废物,要想转变局势,只能建立新军。
诶,皇帝大爷,您要建新军了啊?那敢情好啊,我们帮你建吧!——东林党。
默默地瞅了一眼眼巴巴看着自己的东林党们,崇祯皇帝登基以后第一次当着他们的面发了火,把一众东林士子们骂的是心惊胆颤。
崇祯皇帝为啥骂他们,说到底还是新仇旧恨一起算了,当初谁害死的天启帝,这些年过去了,崇祯帝早就明白了。但是为了这个政治正确嘛,他也不能拿这事发火。
但是除了这个事,东林党还做过不少事让崇祯帝嫉恨不已,远了不说,就说这黄大师造反,崇祯皇帝现在想想,八成原因要归咎给东林党们。
更别提什么和女真鞑子做生意,靠着自己的功名偷税漏税之类的了,有着这么一帮硕鼠,这大明朝还能正常运转也真是奇了。
不过已经自废手脚的崇祯帝平时只能仰望这些硕鼠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了。但是现在自己视为曙光的新军他们也要插一脚,崇祯帝就不能忍了。
和这些东林士子们都快要撕破了脸皮才保住了自己发展新军的权利,但是崇祯帝马上就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美好。
军费?好不容易自己从内务上省下来的一笔钱经过层层克扣,到基层了还比不上旧军的军饷。
军械?等买到手之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