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这还不简单。”
夫子的眸光从小公主脸上调开落到了公子丘圆润肥嘟嘟的脸孔上,“公子丘,你说说,人之初,性本善,是啥意思?”
独孤丘见小公主答得如此顺畅,歪着头,心里不乐意了,满眸浮现嫉妒之色,在心里暗忖了一句,“臭丫头。”
果然不愧是黛王妃之后,从这孩子的教养上,也不难看出黛王妃在她身上所下的功夫。
讲得头头是道,而且还一字不差,夫子有些诧异,定定地望着眼前这个不足五岁的孩子,她不仅脑袋瓜子聪明,而且,感觉她更是懂一番为人的道理。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小丑儿的嘴笑得合不拢,眼神晶亮闪烁,举手起立,“夫子,知道,讲的是一个名叫黄香的孩子,9岁时母亲去世,黄香非常悲伤,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夫子捋着下巴上花白的胡须,出题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能讲出是什么意思么?”
“夫子,虽没念过,只是,母亲教了丑儿一些,不知作不作数?”
只听夫子字正腔圆的京都声从屋子里传出,“丘公子,小公主今儿刚来,只能委屈一下你,把前面学过的再听一遍,小公主,以前念过书么?”
顾清莲将小丑儿送去东厢院的学堂念书,怕小丑儿被人欺负,她奉了小姐之命,刻意呆在厢房门口,笔直地忤立着像一根木头,只是,静静地聆听着屋子里的动静。
削去她窦氏‘太后’尊号到也是无所谓,只是,从这一道圣旨看来,苏氏摆明了已经不再相信她们母子二人。
这个阉人不好对付,母子俩都觉得是一个棘手货。
而苏公公多年在皇宫中当差,心机深重,特别能察言观色,早练就了一身阳逢阴讳的本领。
平日里,苏氏派过来的人,大多数都是朝廷不太受重用之臣,如今,派过来的,可是,日夜侍候她饮食起居的心腹。
他与母亲前半生都被这个女人牵制着,这个女人不止牵制了她们母子,还主宰了许多人的姓名。
窦氏提醒着儿子,而北襄王则坐在轮椅上,在苏公公走后,俊美的面容上便没有了一丝的喜怒哀乐。
“真儿,派的可是心腹啊。”
只是,苏公公不慌着走自是还有另外的任务,而窦氏留下他,也是居心叵测,双方都打着如意算盘。
按理说,传递圣旨的宫中奴才,一旦圣旨传达就得飞速返回京都复命。
苏公公向太后及襄王福了福身,摇晃着肥胖的身子随封嬷嬷下去歇息了。
“不辛苦,为朝廷效力,是奴才之荣幸也。”
封嬷嬷跟在了窦氏身边几十年,早已习惯‘太后’的称谓,不过,好在她机灵及时改了口。
“是的,太……太妃。”
“苏公公一路奔波,足实辛苦,封嬷嬷,让人去打理房间,让苏公公歇息。”
“谢皇上恩典。”窦氏颤魏魏起身,封嬷嬷接过苏公公手中的圣旨,让宫女们拿了下去。
当时圣旨是这样写的,“哀家念及窦氏同病相怜,姐妹情深,故乃特允许窦氏与哀家合称‘太后’,其次东陵凤真七皇子称‘代王’”
合并二称‘太后’之事,也是当初先皇刚逝世后,她苏熙竹玩出来的把戏。
其实,也无所谓,如今,连天下都是她苏熙竹的,她想怎么样都随便她好了。
‘太后’与‘太妃’不过就是一字之差。
苏公公的腔调阴阳怪气。
“窦太妃,接旨吧。”
窦氏跪在那里,脸上的表情没有悲,也没有喜。
不疾不徐念出,“北襄国此次进京所纳贡品,不足朝廷批量,朕已派人入北襄彻查,查出北襄乃有克扣贡品之私心,北襄执政者其罪当诸,朕念及襄王乃朕胞弟手足,窦氏乃先皇所封之妃,故与母后商议,削去窦氏太后之尊号,从此改为‘太妃’,钦此。”
苏公公打开了手中那道黄艳艳的圣旨。
“谢皇兄。”
“北襄王,皇上念你腿疾未好,你岂就坐着听旨好了。”
坐于朝堂之上的窦氏起身,不慌不忙地让封嬷嬷搀抚着走下来跪于地面,轻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公公撑起了半跪的右脚,抬高左臂,捏握着手中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