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大宋皇后生活录>14.平生初经边关事

在没有经历秋寇之前,舒窈一直以为朝廷所言的天下太平,海晏河清是对的。一直以为后世记载澶渊之后,设榷通商,两国共好也是对的。

甚至为此,她与李卓发生过一场谁都无法说服谁的辞辩。

彼时,李卓与她还没那般熟稔,师生教习对坐,李卓平淡古则地对她讲典故。

谈到“文攻武备”,李卓面有感慨。

“自古国强者皆应如斯。文为盾,武为矛,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他说的是经国治世之理,言谈间对大宋现状颇为不满。舒窈不解地问他:“先生以为当今大宋如何?”

李卓嗤笑一声:“大宋?立国便重文轻武。长此以往,算不上文守武废,却也相距不远矣。”

舒窈秀眉轻蹙,并不全然赞同:“学生听说大宋厢军过百万,禁军亦不下五十万。如此数量的兵勇,先生怎么说大宋算文守武废?”

李卓看了看她,笔挺身形微微弯下,从桌案棋盘拿出几枚棋子,轻轻落在玲珑残局中。

“看到了吗?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就如这棋子一样。盘中黑子固然数量占优,然大龙被困,毫无胜算。倒是白子,看似陷入绝境。实则扼守要塞,生机无限。”

舒窈走向前去,捻起一枚黑子,落于天元之地:“先生,学生听闻,自古交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宋国库充盈,年税三千万两。难道还不足以撑起一场胜利?”

李卓愣怔了下,看着舒窈摇头低笑:“大宋养兵众多,一旦战起,兵马粮草、辎重军饷一月便耗费银钱三百万。且朝廷中人多以中原富庶。干戈一起,不管南下北上,攻城夺地后,所占也不过贫瘠之土。春不可耕种,秋不可获粮。鸡肋一般,要之何用?”

舒窈听后蹙了蹙眉,心中对李卓前后矛盾的说辞颇为费解。身为行伍之人,说出文攻武备这种话,他本身必然是强硬一派,不肯轻易放弃一城一地。然而紧接着他又告诉舒窈,攻城夺地,靡费百万,所得不过鸡肋。此战不打也罢。

想战却不主战。这种思虑让舒窈一时摸不着头脑。

“所以先生是不愿意朝廷动刀兵的?”舒窈侧着身,试探问他。

这话直白,她也没想李卓回她。因答案太过昭然若揭——试问天下,若能平安度日,谁人爱流血打仗?狼烟一起,伤亡无数。不管胜败,皆是男儿河边骨,女儿春闺泪烈烈惨凄。

然而李卓却骤然停住话头,望着舒窈哑声苦笑道:“澶渊盟约,岁币十万,抵不上两浙路随便一州税入。澶渊之后,宋辽之间,兵不出鞘,马放南山。以区区十万两换无数生灵性命,想是划算至极吧?”

舒窈一怔,眼看着大异于平日的李卓,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他素日一向镇定。在舒窈心中,他沉默寡言,刚硬如铁,嫌少有情绪外露之时。可是适才他回答时,眸底却怔忪无限,怅郁暗藏。

“先生。”舒窈欠了身,小心翼翼地李卓致歉,“学生年幼浅薄。言语有失当处,先生莫要放在心上。”

李卓摆摆手,恢复他面无表情的做派。

“你来代北时日尚短。阿瑶,总有一天,你会改变你今日想法的。”李卓淡淡地扫了她一眼,断然结论。

舒窈彼时不知他因何笃定,直到那年中秋——在她猝不及防时,她以为可亲肆意的故乡忽然褪去它太平的外衣,展露出身处边陲重地的沧桑狰狞。

天禧二年的秋,金城的一切还都笼罩在惯常忙碌中。主街之上忽然传来一阵刺耳的鸣锣。示警就如金刚的刀刃,狠狠划过安逸后给万家团圆的中秋节染上一层异色。

郭府众人正在一处用膳。刚刚举箸还没一刻钟,府外急促的锣鸣就直敲进每人的耳中。

九公子郭审第一个反应过来,在旁人蹙眉凝目之际,他已起身三两步跨至厅外。

在看到远方冲天的火光后,郭审不由倒抽一口凉气:“不好,景明坊走水!”

在座诸人具是一惊。

当头的郭岭手拄拐杖,疾赴门边:“速速通知所有家院,封闭四门,严阵以待。”

严阵以待?不过一场走水,通知军巡铺便是,何必如此大动干戈?

舒窈还不知危机接近,只是凭着在汴京的经验,困惑地看着骤然紧张的众人。

夏氏一把握住她的手,将她牢牢护在怀里,不由她挣扎便将她带离了厅堂。

“娘,你要带阿瑶去哪里?”

夏氏没有回答,一路疾走,连抱带拖地把她转移至后院。很快李氏和其他的族中女眷也陆续跟上。

舒窈正不明所以。人群中她几个婶母和嫂嫂就已经带人去往库房。不出片刻,她们折返回来,人人手中都提着三尺长剑,身后随从捧着盛放青革匕首的托盘。

舒窈大睁了眼睛,满目难以置信:她们是去仓房取兵刃?这群养尊处优的夫人们竟然也是可提剑动武之人?

“阿瑶,把这个拿着。”

夏氏从盘中取出最小巧的一把短剑递到舒窈手中,一字一顿郑重交代:“等会儿娘和你几个婶母一起出去。你就跟在你伯母身边,不要乱跑。等娘回来接你们。”

舒窈惊诧错愕,望着夏氏良久无言。

她的母亲在她印象里从来都是软弱柔和,逆来顺受的寻常妇人。自小到大她从不曾见过母亲的强硬。此时此刻,母亲就像换了一个人,身体蕴藏着无尽坚韧,言语铿锵决然,显得无比英气飒爽。

舒窈默默地接过匕首,看


状态提示:14.平生初经边关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