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润泉涌大烧锅传奇>第六十四章 两难选择

第六十四章两难选择

两位老太太当然也没反对,最后李玉珍改李姓为张姓,正式成了张树亭的义女。

张树亭正式收下张玉珍,也就是李玉珍做女儿后,老孙一直吵吵着要张树亭请伙计们的客。

“东家,这一回义儿义女都有了,伙计们可都盼着你再请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呢!”这天,老孙见了张树亭,又这样说道。

当初收张玉萍,也就是家住京城永定门一带的李玉萍为义子时,再加上当时,也是刚刚劝下杨家庄的烧酒把式老杨来占了甑口,一时间高兴,张树亭便让烧锅上的厨房杀了猪,请伙计们吃了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那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吃的,只让伙计们记忆深刻,每回说起,又是免不得口水连连。

这一回,听说东家又新收了义女,私底下不免又盼着能再吃上这样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这两天,见东家一直没有动静,伙计们在私底下又议论疯了。所以,老孙这样说,倒也不是没有根据。

或者说,这样的话,别的伙计不敢当着张树亭的面陈说,老孙可敢。

但张树亭听老孙说过,却苦笑着冲老孙摇摇头道:

“老孙,我们这时的情况你也知道,如果这事放在大水之前,我肯定早请了,不然,当初收儿子请,现在不请,倒显得我张树亭不乐意收这个女儿似的。”

说罢又道:

“你私下里跟伙计们说,就说我张树亭先欠着大家伙儿这一顿,等情况好转些,我一定补上。”

老孙听了,便嘿嘿一笑道:

“知道知道,我知道东家要请早请了。可伙计们私下里都这么议论,我老孙又不能不提醒东家一声呀。”

张树亭听罢,又是苦苦一笑。

其实,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因为城南老徐处的900亩高粱保住了,所以,在安肃境十一家烧锅中,润泉涌烧锅也并不是受灾最重的烧锅。而其它烧锅,如城东的德义昌、城西的聚酒仙、甚至包括北门外张连启的聚和永烧锅,都比润泉涌烧锅损失惨重。

其它烧锅,不是新收来的高粱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冲走了,就是侥幸没被冲走,却也像润泉涌烧锅新收来的高粱那样,因长时间泡在水中而发了霉,有的是高粱保住了,但他们出酒的池子却又被大水淹了。

随着大水的退去,和出境道路的恢复,有的被大水冲走高粱的烧锅,这时便开始筹划着准备出境再重新收购高粱。

张树亭听说,也不由着起急来。这天,他便把祁占奎还有老孙叫进张先生的帐房,商量要不要也乘这个机会,到外地没闹水灾的地方,再收购一些高粱回来。不然,等其他烧锅都收购过了再出境,不是收不到高粱,就是高粱的价格肯定会上扬。

张树亭把他们召集到一处商量,其实按他的本意,即便是要出境去收购,也不想现在就去,他想等到烧锅上有了钱,再做这个打算,但他又担心,等烧锅上有了钱,是不是还能收到高粱。

可令他万没想到的是,祁占奎与老孙一听他这样说,却是极力反对,希望这事赶早不赶晚。晚了,一旦收不到高粱,甑口上自是有停烧的那一天,而甑口停烧,店堂上也终有没有酒可卖的那一天。

而最关键的还不光是烧锅上这座店堂,润泉涌烧锅在保定城、大名府、河间府、顺德府、正定府、北京城、天津卫七地开有七家酒铺。到时候,这些店铺都无酒可卖,那可是要坏润泉涌这块招牌的大事。

而帐房张先生的意见又是与张树亭的想法一致,去收购高梁当然是好事,但帐房里已没有钱,再去收购,就得去借。可润泉涌烧锅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传出去又是好说不好听。

张树亭听着他们的争吵,头都有些大了。这时候,他的选择也难,难还难在,借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去借,在安肃城,又只有两家钱庄,一家是北街的“德来裕”,再一家又是城南的“信义诚”。

而北街的“德来裕”又是一家小钱庄,恐怕一次也借不出多少大洋来,而“信义诚”倒是一家大钱庄,可张树亭又不想与这家钱庄的东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要是说起,这个信义诚钱庄的东家又不是别人,正是前年闹旱灾时,与张树亭分到一起开粥场,又不好生往外拿小米的那个刘乱子,是一个吝啬出了名的主儿,不但吝啬,还奸诈,人人都不愿与他打交道。

说张树亭犹豫,也正是犹豫在这儿。

可也就在他听着祁占奎他们的争吵,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县公署实业科的副科长小马又突然来访。而小马到访也不是为别事,而是通知张树亭,明天一早到县公署,由固知事召集他们开会。而具体何事,小马又是闭口不提。

不过,张树亭倒也不敢耽搁,第二天一早,便早早换了一身干净长衫,就直奔了县公署。

待来到县公署一看,又见十一家烧锅的主人,还是福和丰肉铺东家王秃子,庆春永饭庄东家张滚子,中和宣布店东家储万祥,梁双兴药铺掌柜范洪志,克已栈大车店掌柜连可信等众多大小财主,早已黑压压坐满了县公署的议事堂。

张树亭捡了一个位子坐下。可他坐下功夫不大,就见一个人也悄悄凑到了他的跟前。张树亭一看,这人又不是别人,又正是他不想见到的“信义成”钱庄东家刘乱子

就见这个刘乱子也有五十多岁年纪,瘦长脸,尖嘴,不高的个子,


状态提示:第六十四章 两难选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