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宋白马战神>第二十一章 信义

【上一章有问题的部分已经改过,昨天神智模糊,出了好多bug,抱歉。】

说起来,北宋文官集团之所以不遗余力打压武将系统,一方面是出于老赵同学亲自定下的国策。封建帝制时期,君王不担心军队实力不够强大,而是怕它太过强大,以至于无法控制,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几百年后的燕王朱棣造反登基。(不是每一个君王都是傻子,这里面其实有一个两难问题,以后再慢慢道来。)

另一方面则要追溯到历史遗留问题。

公元907年,唐王朝覆灭,之后中原便进入长达半个世纪的五代战乱。那时的文官遭遇确实凄惨,被膀大腰圆的武将们当颗皮球踢来踢去,有时候踢烦了直接一刀扎爆……

而后,许是被揍得狠了,等到赵匡胤上台,文人自然迫不及待跳出来向那些欺负过自己,乃至屠戮过自己祖上的大老粗们讨个公道。比肌肉,他们肯定不是对手,但比手段,大老粗们几辈子加一起也不够他们玩的。

可做人不能太嚣张,马背上的草原民族从来信奉“拳头大即道理”,对穷酸书生最是鄙夷不过。三百年后南宋灭亡,蒙古铁蹄踏足中原,文人们最后的下场怎一个“人不如狗”可以形容……

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地位一落千丈。

不过,平心而论,对内,宋朝文人武将立场不同,斗得死去活来;而对外,双方目标是一致的,绝大部分文人都在以他们的方式,捍卫国家利益。

所以,严格讲起来,“澶渊之盟”并非一句丧权辱国可以简单概括。

……………………

言归正传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王钦若便收到杨文广昨日与太子殿下泛舟金水河的消息。

数小时后,下了早朝,王侁屁颠屁颠跑到老王身边聆听领导教诲,被告知赵祯串门杨府,他脸色立马难看起来。

王钦若慢条斯理道:“你担心什么?太子少不更事,不过是去杨赤佬家寻个玩伴而已。现在坐在朝堂之上的是章献皇后,只要她不说话,我等该干什么还继续干什么。你看看杨赤佬现在每天醉在家里都烂成什么样了,他杨家还有翻身的可能?”

接着,老王又低声补了一句:“而且,即使皇后有意见,这朝堂也并非她一个女人能说了算。”

听完,王侁仍旧不安道:“丞相说得在理,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

府谷之战那会,我也以为杨赤佬死定了,却没想到他被西夏人抓住居然还能死里逃生。

不见他人头落地,我到底放心不下。”

老狐狸皱眉思讨,点了下头,沉吟道:“听说杨府近来在自筹阵亡将士抚恤金?”

王侁随即会意。

…………………………………………

试探很快到来。

杨家连亲兵带军官总计死了一百五十多人,朝廷上对这些阵亡人员的定议还没下来,文人集团内部仍在争执,可老杨不能放任那些孤儿寡母不管。

他们的夫君、老爹为杨家出生入死,刀头舔血,那杨家于情于理都有责任了却手下兵将的身后事宜。

所以早在半个月前,向来对钱财锱铢必较的佘老太君拿出一盒子地契,交予府中管事寻开封富户售卖。

谁想本已全部谈妥,价格也算合理,便在今日下午,却接二连三有富户跑杨府哭穷,说手头不便,那些地契要么另找他人,要么只能价钱折半。

杨府管事急得跳脚,差点撞墙寻死,得亏家臣拦阻及时……

佘老太君默不作声,回房又抱了一只小盒子出来。

管事见之大哭:“老太君,使不得,这是杨府最后老本,没了这些地契,杨家就算倒了。”

佘赛花手拄金拐,将盒子递到管事面前:“杨家失了信义,那才真叫倒了。要是连阵亡将士的卖命钱都给不了,老身下去以后有何脸面再见老令公?

拿去,给他们!他们不是手头紧么?照样价钱折半。”

管事很想说再去找人接手,可他也明白,怕是偌大一个东京城没人买得起杨府地契……

最后,那些前来哭穷的富户把剩下的大块肥肉通通吞进肚里,心满意足地走出杨家。

此事一出,开封府上至公卿下至走卒,大家都知道杨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杨家了,而“杨无敌”也成了各位老爷、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

有人幸灾乐祸,自然也有人对老太君暗举大拇哥。

然而,包括王钦若在内,谁都不曾想到,刚过没两天,太子又特么跑杨府去串门了……

………………………………

【从不胡乱挖坑……】

直到前天,杨羲一直以为北宋钓具就是一根竹竿挂一条鱼线的最原始组合,但登上小胖子的“私人游艇”后,他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从南宋画家马远的《独钓寒江图》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所用钓具,与现今国内传统钓竿并无太大区别,而鱼线轮这个伟大发明,早在宋朝就已经广泛流行。

传统鱼线轮与现代鱼线轮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出线方式上,传统鱼线轮需要先拉出一段线才可以进行抛竿,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动辄发生缠绕。(渔轮刹车不计入考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构造上的具体细节就不多赘述了)

那天在“私人游艇”上用过以后,杨羲想着稍微改进一下不是什么繁琐工程,总共也就几块木头,只有线杯上的环扣需要用到不足一两的金属,花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信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