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三百一十章·战或不战·下”

适当地用理智控制住爱情,有利无弊,发疯似的滥施爱情,有弊无利。

——普劳图斯(古罗马最重要的喜剧作家)

奥卢斯·布鲁图斯的质问说的布鲁图斯家族的诸位军团长们哑口无言;之后,提比里乌斯的三子维比乌斯·布鲁图斯也是站起来说道:“父亲大人,诸位将军;我们不能只单独的从我们家族的方面来看我们自身的实力增长,也要从敌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实力对比。

是不错,我们布鲁图斯家族现在已经拥有了十个重装军团的军队和一万人规模的辅助弓箭手,总兵力高达了八万之众;这个数据比起曾经的布鲁图斯家族军队是要强大的太多了,再加上武器装备方面的更换,我们军队的战斗力甚至用翻了数倍来形容都毫不为过。

但是,我们的敌人难道就没有继续发展壮大吗?现在的伊庇鲁斯王国也不是昔日的那个以一己之力抵挡我们布鲁图斯家族的伊庇鲁斯王国了,皮鲁斯更是获得了整个希腊半岛人民的支持;希腊人甚至已经将他视作希腊民族的英雄和战神了。

皮鲁斯的麾下现在已经集结了大约六万人的军队,比起我们布鲁图斯家族来说也仅仅是少了两万人的军队而已;而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对伊庇鲁斯王国的战争是一场跨海进攻战争。除去留守的军队以外,我们一次性又能够运输多少军队登陆伊庇鲁斯王国呢?

要知道,皮鲁斯麾下的那六万大军可是时时刻刻警惕着我们布鲁图斯家族的;一旦我们家族的第一批登陆军队被发现了,他们肯定会遭受到伊庇鲁斯王国大军的全力进攻。这样一来,反而会让我们布鲁图斯家族的大军成为被皮鲁斯逐个击破的敌人。

所以,我认为以我们布鲁图斯家族现有的实力还无法形成对伊庇鲁斯王国大军的绝对优势,舰队的运输能力也是不足;与其现在就对伊庇鲁斯王国发起进攻,还不如等我们家族积累了更多的实力,拥有了更为强大的运输力量以后,再以绝对的优势对伊庇鲁斯王国发起进攻!”

奥卢斯·布鲁图斯和维比乌斯·布鲁图斯的相继发言反对不仅让提比里乌斯在心里侧向了暂时不发动战争,也打消了一些将军们心中想要发起战争的念头;毕竟奥卢斯和维比乌斯的分析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再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绝大部分将军还是不愿意忤逆他们的。

不过,每个家族总有一些不畏权势,敢于直抒己见的人不是吗?在奥卢斯和维比乌斯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格涅乌斯直接站起来反驳道:“领袖阁下,诸位将军;我不同意奥卢斯阁下和维比乌斯阁下的意见,我认为此时才是家族对伊庇鲁斯王国发起进攻的最好机会!

现在,我们布鲁图斯家族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并完成了所有的扩军工作和军队训练;如果我们不趁着现在发起进攻的话,时间拖得越久对于我们布鲁图斯家族是越没有好处的,反而是越来越增强伊庇鲁斯王国的实力。

皮鲁斯在上次的图尔博之战中建立起来了非常强大的声望,希腊半岛的希腊人不分城邦的崇拜他、追随他;如果我们不尽早对伊庇鲁斯王国发起进攻,彻底消灭皮鲁斯这个威胁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追随皮鲁斯的希腊人会越来越多,伊庇鲁斯王国也会越来越强大。

而我们布鲁图斯家族却无法再继续强大下去了;即便是我们可以打造更多的运输船和战舰,我们也可能再扩张我们的军团数量了。否则,根本不用敌人的打击;时间一长,我们家族就会因为养不起这么多的军队而自行崩溃了。

所以,在我看来就趁着现在我们家族已经完成了对伊庇鲁斯王国的战争准备立即发动战争,就是我们家族最好的选择;只要我们可以一鼓作气的将伊庇鲁斯王国的主力大军歼灭,那么我们家族不仅会赢得对伊庇鲁斯王国的胜利,还会获取征服希腊半岛的跳板!”

格涅乌斯的说一说完,第三军团的军团长赫伦尼乌斯就忍不住站起来反驳道:“格涅乌斯将军,你的话说的实在有事偏薄了;我倒是认为奥卢斯阁下和维比乌斯阁下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对于现在的布鲁图斯家族来说,等待以后发动战争才是做好的选择!

你认为我们布鲁图斯家族现在的实力已经是最大实力了,以我们家族两个行省的领地想要养活八万人以上的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对此,我是非常赞同的。而且,我还认为,即使是我们家族现在能够养活这八万人的军队,也依仗了苏拉阁下和庞培阁下的大力支持。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来了;皮鲁斯的伊庇鲁斯王国是如何利用区区一个行省规模的领土养活六万人的大军呢?他所依靠的无非就是伊庇鲁斯王国数百年的贸易积累罢了;但是,这样的积累又可以维持多久呢?三年?五年?还是十年?

我认为,时间拖得越久反而是对我们布鲁图斯家族越为有利的;只要我们保持现有规模的军队一直持续下去,皮鲁斯的伊庇鲁斯王国也会保持着他们的军队数量。这样一来,伊庇鲁斯王国迟早会被皮鲁斯麾下庞大的军队给拖垮的;这才是对我们布鲁图斯家族最为有利的结果!”

赫伦尼乌斯是原战马军团的军团副将,也是维比乌斯的心腹大将,在这样的场合站出来维护维比乌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他的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至少在情理上也是说的过去的。布鲁图斯家族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章·战或不战·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