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三百五十一章·罗讷河之战·下”

丢了钱的哭喊比死了人的哀嚎更响。

——玉外纳(古罗马讽刺诗人)

不管马赛部落是备战也好,还是增军也罢;卡拉贝斯都是巍然不动的在军营内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卡多拉杜的第二军团和布里戈的第三军团也一直在后方的特尔马营地中严阵以待,唯有隐藏于丛林中的战獒部队曾经有数次差点被马赛人发现;幸亏有大量战马的嘶吼掩盖了一切。

即便是如此,马赛大军对己方的提防也是人所共见的了;卡拉贝斯麾下的一万步兵和七千骑兵,经过这十数日的试探性进攻以后,也付出了两千余人的伤亡,现在还可以保持战斗力的也就只有八千多步兵和六千骑兵了。

不过,这些日子的试探也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山外高卢的高卢蛮族军队,比起山内高卢的高卢蛮族军队来说,战斗力确实强大了很多;只不过,这种强大是建立在个人悍勇的基础之上的,而完全不是其他方面的强大。就武器装备而言,山外高卢的军队还不如山内高卢的军队!

这也就意味着,山外高卢的军队在战争中更加依赖个人的勇武,而不是整体的配合与战术;换句话来说,只要在与山外高卢军队的战争中,卡拉贝斯麾下的军队可以扛过马赛大军狂风暴雨式的进攻,那么后期的战事就完全可以打得很轻松了,马赛大军的后续战斗力还是很差劲的。

这中间卡拉贝斯还思考了另外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那就是对战獒部队的使用问题。根据格雷斯的汇报,格雷斯部落在使用战獒部队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小规模的驯养者小队率领战獒部队偷袭敌人的;简而言之就是战獒们在战斗中根本就是敌我不分!

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己方苦心培养的战獒部队在战场上进攻己方的步兵,那就不仅是误伤的问题了,甚至可能会引起己方大军的全面溃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为了卡拉贝斯的心头大难;为此,卡拉贝斯还召集众将一起商议了对策,却也是无计可施啊!

无法控制战獒的进攻对象,也就说明根本不可以在两军交战的期间使用战獒部队;既然这样的话,战獒部队的使用时间就会被限制在战前或是战后。如果是战斗爆发之后的话,那么使用战獒部队的作用和意义也就不大了;卡拉贝斯一开始可是打算使用战獒部队来降低伤亡的。

如果是战斗爆发之前的话,那么使用战獒部队的作用还是会有的,但绝对不可能发挥想象中的那种巨大作用;经历过一次大规模战獒攻击的马赛大军,肯定会在这方面有防御的经验。而且,两千七百只战獒也不可能对马赛大军造成多么惨重的伤亡,于战局的意义也不是很大了。

经过再三的思考以后,卡拉贝斯还是决定在战前使用战獒部队;在卡拉贝斯看来,这样即便是战獒部队无法给敌人造成重大的伤亡,最起码也可以打乱敌人的阵型布置,给予敌人以极大的心理威慑,并为己方的进攻大军争取到绝佳的进攻时机!

决定了率先使用战獒部队进行攻击以后,继续将战獒部队隐藏在丛林中也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卡拉贝斯就让格雷斯率领着他的战獒部队全部返回了军营。为了掩盖战獒的动静,卡拉贝斯甚至让格雷斯在他麾下的战獒嘴里塞点东西,避免让对岸的敌军发现。

在马赛大军获得援军以后的第三天早晨,马赛大军的军营内终于吹响了与往日不一样的军号;卡拉贝斯知道,这个军号意味着两军的大战就在今天了。紧接着,卡拉贝斯的军营内也吹响了震天的号角声,步兵和骑兵们也是赶紧跑起来准备战斗了。

马赛大军的将士们在走出军营以后,就开始排列起来相较于平时更为整齐的队列;他们的阵型也是呈现四个大的方块。第一个方块正是战斗力颇为强悍的四千高卢武士部队,第二个方块则是总数已经高达一万一千的高卢步兵部队。

在这两支部队的核心区域,还各自有着两百人规模的徳伊鲁教团战士;这样一来,无论是高卢武士,还是高卢步兵,都可以发挥出更为强悍的战斗力了。第三个方块则是马赛首领亲自坐镇的精锐部队,由一千高卢骑兵和一千高卢贵族骑兵以及一千高卢精锐武士组成。

最后的方块就是新增援而来的一万临时大军了,这个万人规模的最大方块,也是马赛大军的战场预备军;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都较之于高卢步兵差了不止一筹,但胜在规模庞大,看起来也是非常具有威慑力和战斗力的。

相比较于马赛大军的简单列阵,卡拉贝斯麾下的军队所列出的阵型可就复杂多了;伊丹的六千骑兵分列在步兵集群的左右两翼,充当着护卫两翼、为主力掠阵的作用。主力的步兵集群则是也列出了四个泾渭分明的方阵,随时准备发起进攻。

卡拉贝斯亲自布置的步兵集群方阵自然是不俗的,其第一方阵就是远程攻击异常强大的森林猎手部队,紧随第一方阵之后的第二方阵则是格雷斯麾下的两千狂热战士,以及隐藏于狂热战士们中间的两千七百只战獒!

在这两个紧紧相连的方阵之后,则是空出来了一块长约百米,宽约五十米的空地;再往后就是总数不足三千的重装步兵了,最后的方阵就是由轻装步兵们组成的了。这些都只是大致的方阵划分而已,每一个大的方阵内,将士们都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和标准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一章·罗讷河之战·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