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网络游戏>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五百二十八章·七大部落”

放纵自己的**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 ? ?.?r?a?n??e?n?`

——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年的战争,让日耳曼蛮族的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四十,也让日耳曼蛮族的上日耳曼地区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虽然日耳曼蛮族最终赢得了战争,但却失去了继续与高卢蛮族对抗下去的实力了。

高卢蛮族拥有整整七个实力强悍的部落,还拥有着辽阔无垠的土地和充足的人口;而日耳曼蛮族却只有人口稀少的下日耳曼地区和一片废墟的上日耳曼地区,总人口更是不足高卢蛮族的一个地区的人口多,双方战争潜力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为了大规模扩充自身的实力,也为了积蓄对抗高卢蛮族的资本;在这次的决战中最后存活下来的七名日耳曼部落首领,决定通过向东方扩张的方式,来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发展日耳曼民族!

当然,向东扩张的同时,对高卢蛮族的提防也是不能少的;假如高卢蛮族趁着日耳曼大军向东扩张的时候,再来一场大规模的侵略,那日耳曼蛮族可就真的会沦为历史的一部分了。

日耳曼蛮族要想一边集结大军向东扩张,一边提防西方的高卢蛮族,仅凭目前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无奈之下,七位首领就决定将那些在决战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女战士,正式编入日耳曼蛮族的军队中,作为一支常规的兵种存在。

有了这个办法来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以后,日耳曼蛮族迅速组建了以七大部落为首的七支军队;其中,实力最强的特里尔部落军队,则是在其首领的率领下驻守上日耳曼地区,以防备高卢蛮族随时有可能发动的入侵。

而实力最弱的巴达维部落军队,却是在其首领的率领下驻守下日耳曼地区,保护日耳曼蛮族最为重要的生存之地;同时,巴达维部落的军队,还将充当特里尔部落军队的后援,一旦高卢蛮族再次发动了入侵战争,巴达维部落的军队就需要立即支援特里尔部落的军队。

安排好了留守老家的两支军队以后,剩下的五支军队则是开始了对东方各地区的征服之战;实际上,日耳曼蛮族对于高卢蛮族的防备纯属是多余的,也是完全不需要的。

在之前的七年战争中,高卢蛮族付出了阵亡将近十四万大军的代价;即便这十四万大军是由七个部落联合组织的,平均下来每个部落也损失了两万战士,这可算不上小数目了。

再加上这么长时间的战争,高卢远征大军消耗了数都数不清的粮草物资;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战争已经打的高卢蛮族的七大部落几乎濒临崩溃了,甚至有很多部落都已经发生饿死人的现象了。

如果最后打赢了的话,这些付出的代价还可以说的过去;关键在于,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代价,最后竟然还输的这么惨,这直接让本来就不团结的高卢蛮族七大部落之间,更加的互相不满起来。

所有的高卢蛮族首领,都认为这场针对日耳曼蛮族的征服战争,之所以会失败,根本就不是自己部落的军队不敢勇敢,也不是日耳曼蛮族的实力强大,而是其他部落的军队拖了后腿!

这样的想法,是高卢蛮族七大部落每一个部落的首领都有的,也是彼此互有矛盾的高卢蛮族七大部落之间难免发生的;再加上各个部落的粮食危机日益严重,很快,高卢蛮族的七大部落之间就开始陷入互相征伐之中了,根本无暇去管日耳曼蛮族的事情了。

没有了高卢蛮族的打扰以后,日耳曼蛮族的五支军队联合在一起,迅速攻占了东方的阿格里狄古马特地区;经过磋商以后,这个相对比较富庶的阿格里狄古马特地区就被交给了战斗中出力最多的美因茨部落进行统治。

获得了阿格里狄古马特地区以后,美因茨部落的军队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继续与其他四个部落的军队一起向东扩张;接下来,他们又攻下来了更为富庶的卡狄地区,这次分配战利品的时候,就没有美因茨部落的份了,而是达姆部落获得了统治权。

再之后,日耳曼蛮族的部落联军又相继攻占了撒克逊地区和两个新的地区,撒克逊地区交给了博登肖姆部落进行统治;另外新占领的两个地区,则分别交由哥特部落和马科曼尼部落进行统治,这两个部落还用自己部落的名字为新占领的地区进行了命名。

至此,日耳曼蛮族在与高卢蛮族决战中生存下来的七个部落,通过向东方扩张的方式都拥有了各自部落的统治区域;如此一来,整个日耳曼蛮族总算是有了不逊色于高卢蛮族的统治区域和人口数量了,战争的潜力更是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为了日耳曼蛮族不重蹈高卢蛮族的覆辙,也为了整个日耳曼蛮族更好的发展与生存下去;有了各自地盘的日耳曼蛮族七大部落就联合制定了一个日耳曼蛮族至高无上的《日耳曼法则》!

所谓《日耳曼法则》,其核心规则就只有两条而已;第一,日耳曼蛮族七大部落之间,必须永远团结一致,内部之间有任何矛盾都必须协调解决,不得通过战争和武力的方式进行争斗。

第二,日耳曼蛮族七大部落中,无论是哪一个部落遭受到了外敌的入侵,其他六个部落都必须要无条件的支援该部落;即便是整个部落的土地全部被敌人占领了,其他六个部落也必须要


状态提示:“第五百二十八章·七大部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