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293章 猪突!山县武光联队

1939年5月14日晨,诺门罕。

小规模的冲突一致持续到12日。

昨天,也就是13日,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下定决心,要消灭越境的700蒙军。他是西线的司令官,驻扎在海拉尔。

小松原道太郎,姓小松原,名字叫道太郎。有的书认为他的姓是小松原道,名字太郎,那是不对的。如果说他姓小松,名原道太郎,那就离谱了。如果你读到有人写做小松原太郎,你就骂他,说他写错了。

总之,他是个中将,37年晋升的,那么就是个高官了。以前做过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再次说明,有人说他是驻俄国大使馆的武官,那也是胡扯。是的,苏联大使馆,不是俄国。

他下决心,显然不是他自己的决心,而是整个关东军的决心。

日军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满洲国警备军骑兵第7团1000余名官兵,在日军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的指挥下向锡林陶拉盖的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发起进攻。

东八百藏是个中佐,也就是中校,他的部队不仅仅是骑兵,他还带了重装甲车中队,包括坦克和装甲车。另外,天上还有数架飞机,是一个轻轰炸机中队。

东八百藏姓氏为东,名字为八百藏。八百藏这个名字大约很有些佛学意味。东北,特别是乡下,训斥一个孩子拼命地吃,往往说:你怎么老是吃!跟没尽藏似的。无尽藏尼姑很有名,和六祖慧能同期。

东八百藏名字无论有什么玄机,对他的胜败是没有帮助的。

这里要注意,日本人在说历史的时候,一般不说伪军。战役死伤人数也不算他们。

日军和伪满军的军力是绝对优势,还有飞机、坦克、装甲车,700个蒙军骑兵怎么能挡住他们?简直就跟大人打小孩一样。

很快,日伪军胜利占领了锡林陶拉盖哨所,蒙军全部退回哈拉哈河西岸。好在蒙军是骑兵,跑得快。

那种说23师团认为冲突就此结束的说法基本上是日本的说辞,是胡说八道。不可信。

蒙军也不是纸扎的,他们开始聚集力量,准备反击。

蒙军被赶回西岸的消息马上就传到了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无非是音译而已,也可以叫乌兰**,意思是红色的英雄。老名字叫库伦。库伦就是围起来的草场的意思。改名是因为独立的关系,在苏联的所谓帮助下。

在民国后几次独立,不独立而自治,取消自治的反复以后,1924年,在苏联的策动下,蒙古人们革命党推翻上层的统治,脱离中华民国,独立,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的领袖叫乔巴山。他比毛公小两岁,13岁出家做小喇嘛,17岁还俗,到了库伦。据说在俄领事馆打杂。偶然的机会,他进了沙俄住蒙古领事馆开办的学校学习,学习好,后来去俄国留学,目睹十月革命,决定革命。

1921年,苏军进入库伦,蒙古人们政府成立,1924年,蒙古共和国成立。

如今,因为苏联在搞肃反,也就是俗称大清洗,蒙古也在搞肃反。部队也杀了不少人。

不过,在发生冲突后,5月21日,蒙军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为了保卫祖国,我军全体将士要奋起反击,将入侵的敌人消灭在哈拉哈河东岸。”

因为蒙古共和国认为满洲是他们的敌人,所以在东方省驻军是比较多的,很快,部队就聚集起来了,可以一战。

蒙军的部队季节在哈拉哈河西岸。都有那些部队?骑兵4个团,装甲汽车2个营,炮兵2个连。步枪营,机枪营,工兵连,还有坦克部队。

21日,蒙军进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日本在蒙古有间谍,自然知道蒙古的动作。日本不能干等对方准备,而自己什么都不做。他们也在准备部队。

|

5月27日,苏联远东方面军接到伊春的电报:

日军已经集结完毕,部队番号:第64联队,指挥官:山县武光;人数:2520;装甲车:12辆。进攻时间:今天夜里,或者明天早晨。进攻方向:3个。其中一个为偷袭部队,偷袭目标:师指挥部。

伊春是怎么知道日军的部署的?

远东方面军感觉到很诧异,不过还是回电表示感谢。消息发到了诺门坎前线,要他们马上通知蒙军骑兵第6师苏联顾瓦西里耶夫,要他核实情报的真实性。

瓦西里耶夫是这个蒙军骑兵师的苏联顾问。和伪满军一样,伪满军里有日本顾问,太上皇,说了算。蒙军里也是一样,也有苏联顾问,也说了算。

师长沙日布和政委丕勒杰自然很重视这份情报,不过,他们在等自己的情报。

他们的情报系统是河对岸的蒙族达斡尔族,情报人员大部分混在伪满的兴安军里,也有的在日军身边服务。因为行动不那么自由,新情报迟迟没来。

等到了夜里,情报还没来。看起来是不能送出来了。只有苏联顾问瓦西里耶夫认为要按照这个抗联的情报来布置军队。因为苏联顾问位置高,其他两个人同意了。

午夜,蒙军骑兵第6师起床,一个半个小时后进入阵地。

除了这一个师之外,还有一个坦克旅,一个机枪营。

就在这个时候,师电台又接到了远东方面军的电报,说注意敌人偷袭。敌人兵分三路,推断其中一路会偷袭指挥部。

瓦西里耶夫对于远东方面军的电报是重视的,马上临时抽调了几辆装甲车和部分部队来保护师指挥部。

重新部署完毕,天快亮了。很多人见日


状态提示:第293章 猪突!山县武光联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