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321章 苏军反击

1939年7月3日,晚。诺门坎。

日军制定了很周密的撤退计划。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撤退,日军将会很完整地撤下来。

用一句说烂了的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撤退的计划是很好,很有序的。如果没有苏蒙军的反击,撤退计划可以实现。

但是,苏蒙军从下午道晚上对河西撤退之敌开始阻击。天黑后发射大批的照明弹,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

密集的炮火让日军以为又将遭到坦克部队的进攻,有些部队开始混乱了。这些情况都被双方飞机的观察人员看在眼里。日方知道,日军已经对苏联军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苏联方面知道,胜利的曙光出现了。

在小林恒一的司令部内,连参谋都找不到,小林的军马也不知跑那里去了。

第26联队,原定最先撤离河西岸,由于苏军进行堵击,战斗呈胶着状态无法脱离。

第26联队长须见新一郎大佐,命令军官冲道第一线死守,这样才守住了阵地,保护了浮桥。后来统计伤亡,战死143名,负伤278名,该联队的副官丸山弘一少佐、第1大队长安达千贺雄少佐、第3大队长菊地哲夫少佐,皆被击毙。

至于伤亡人数,另有议论。

7月4日晨,战斗已集中在浮桥附近。

早晨04:30时,苏军开始发动进攻,在弗衣高地集中的日军密集炮火受到攻击。这一次,23师团参谋长大内孜少将被炸死了。

大内孜,日本宫城县人,1914年5月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六期骑兵科,1922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校第34期。1935年12月,任参谋本部部附,专门研究苏联军事,是个苏联通。1937年8月升至骑兵大佐,1938年7月任关东军第23师团参谋长。

大内孜死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这是后话。

23师团此时已经没有部队可以调动,进攻的苏军不远了。

师团长小松道原太郎的指挥部过河不久,就遇到了如此局面,军官们已经准备自杀了。

这时候,一个刚刚抢渡过河的速射炮部队到了,他们的到来,使指挥部的军官们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速射炮部队架起炮,向苏军的坦克开火。

这场反坦克战进行了七分种,苏军被打退了,速射炮只剩下一门炮,6个人。

小松原亲眼目睹了这场战斗,他在以后的日记里多次提及这次战斗。

日军军医松本草平在回忆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反复强调小松道原太郎的那一辆金光闪闪的轿车。他曾经亲眼看到,两辆坦克“屁股后面卷起滚滚尘土,正玩命地追赶那辆金黄色的轿车!”

“事后才知道,金光闪闪的轿车里坐着两个人,第23师团的小松原师团长和大内参谋长。。。。不管怎么说,在毫无遮挡,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坐着金光灿烂引人注目的轿车上前线来,本身就是不自量力的轻举妄动。”

这是对狂妄的惩罚。以前那种大日本皇军战力天下第一的狂妄被打破了。

23师团其他部队在河西又被迫进行了一整天的战斗,夜晚,苏军军队收缩,日军连夜撤至河东。第26联队至7月5日晨才最后撤离浮桥。

这时候,日军的战斗力已经严重地下降了,由于禁止喝河水,日军士兵们已经有40小时没喝水了。小松原很吃惊,他在后来也对此回忆了这一点。

工兵第23联队长斋藤勇中佐,他曾派工兵携带炸药,炸坏了苏军向军桥附近工事中喷火的3辆坦克,直到他的陆军士官学校同期同学(25期,毕业于1913年5月)须见新一郎大佐率领着第26联队通过后,才下令拆桥。

这个故事为日本广泛传颂,甚至有早期日本连环画讲这个故事的。

几千具日军尸体和被击毙的马匹,遍布荒野。关东军拼命逃窜,许多官兵淹死在哈拉哈河中。

这一仗进攻日军被彻底击溃,草原上到外是燃烧的战车,死马狼藉,尸横原野。

有研究的数字比三千少很多,有的数字比三千多很多,但是战死的军官数量比较确切,大内少将以下40名军官战死。

日军损失的数量应该很大,否则,如此多的军官死亡就不能解释了。

7月3-5日,苏军对过河偷袭日军的作战,是立体作战对陆军作战。这是苏军新战法的形成和检验。因为这一次战斗,日军看到了苏军新战法的厉害,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日军第1坦克师团长安冈中将率坦克和战车,在河东岸投入战斗。他的部队是关东军乃至日本的宝贝部队,有中型坦克轻型坦克87辆,装甲车37辆。

日军坦克第一师团是个临时组建的部队,番号是临时的。

在7月4日,中午,两军坦克部队在巴尔其嘎尔高地前面遭遇。在7公里宽的战场上,苏军的80辆t-28型坦克和12辆t-130火焰pēn_shè坦克及300余辆装甲车,在第5步枪机枪旅的配合下,将安冈坦克师团的87辆坦克和37辆装甲汽车包围。

双方的空军在坦克对战的上空也大战起来。

在7公里的战场上,500多辆战车大混战开始了。

苏军坦克在大波纹沙丘草原之间,左冲右突毫无顾忌,日本坦克则利用每个沙丘时隐时现,巧妙射击。

对阵一开始,日军指挥坦克被击中,第3坦克联队长吉丸清武大佐车毁人亡。还是那个原因,指挥坦克天线,很好识别,是对方进攻的重点目标。

不久,日军坦克就被击毁40余辆,装甲汽


状态提示:第321章 苏军反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