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我退伍回来了。”郝逸然盯着爷爷有些心疼的说。
“回来也好!当年说你都不听。高中毕业了非要去当兵。要不是我重孙子都会喊老爷了。李女,然儿回来了!”
被称作李女的人是郝逸然的母亲。郝逸然母亲的名字叫李玉香。在豫西南公公与儿媳基本不说话,日常对儿媳妇的称呼只是在她们的姓氏后面加上一个“女”字来代替。还有叔伯哥哥同弟妹一样,他们似乎永远是这个家庭的最高发言人。从来是正儿八经、很严肃的样子。
郝逸然妈妈将近五十来岁的样子,标准的农村人装束。看到儿子自然是一阵惊喜。“听你爹说你不想在部队继续干了?回来了真的就不去了吗?你们营长不是不让你回来吗?”
逸然回道:“是的,妈!他让我再留下明年考,不过部队也有些待够了。所以还是回来了......”他妈妈闻此语没多说什么。
“西乡郑老三不是早过来给咱然儿提亲了吗?抓紧办了,然儿年龄也不小了”郝文钦随意的插着话。
逸然妈一边帮毅然放行李一边回答:“看他爹回来咋说?”
“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做饭去”
“妈,不用了。我爹在哪里”郝毅然问道。
“你爹在桑树下挖红薯。”
“桑树下”是一块田地的别称。龙居村的土地有十几块,名目繁多。什么“郜家坟”、“袁岗后”、“宋家地”等等……顾名思义应该是根据距离某个最近村庄的名字或者多少年前某个姓氏一家人的土地而简洁、明了的称呼而已。
郝逸然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兄妹五人他是长子。1982年农村彻底分田到户后,当时已经十岁的他自然要帮助家里做些农活。所以郝逸然对老家的每块土地自然不会生疏。赶到桑树下远远的看到父亲正蹲着一堆红薯边,同他三弟、四弟一起把弄掉上面的泥巴,然后装车拉回入窖。
红薯窖其实是当时农村每家都有的冬天用来储藏保鲜的地下暖室。不过那个时候是设在没有建房的空旷地方,不如现在的农村有些条件好的家庭已如城市人一样盖房的同时也建起了地下室。郝逸然家八口人最多时候有三个窖,他都亲手参与施工过。深度有四至五米深的样子,冬天的物品一箩筐一箩筐的放下去,待吃的时候再一箩筐一箩筐的用绳子系上来。平时还要进行洒水,维护。下雪降临时盖上防护盖,天暖时再打开透气、通风等等。保养不善会有坏窖的可能。“坏窖”就是整个里面的东西全部发霉腐烂变质而不得不扔掉。
郝逸然父亲郝子君其实早就看到了他。见郝逸然走到他跟前时抬头望了下自己的儿子,然后低头问道:“回来了,是退伍不再去了吧?”
郝逸然应到“是!爹”。
郝逸然的三弟郝逸山、四弟郝逸杰只是十一、二岁的样子,高兴的问:“人们不是都说大哥已是连长了吗?回来有工作安排呢?”郝子君无语,郝逸然也没有回答。蹲在地上跟着他们掰土、装车、入窖。
几天来,父子无语,都是低着头默默的下地、干活。老爷子郝文钦倒是开始忙活起来,托人请来了郑老三开始张罗起自己孙子的婚事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