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贾家。所以自从长子读书到了一定年纪,张氏便没有再送他到张家了。二儿子贾琏也是如此。但学不可废,因此为了儿子的前程,张氏便在征求了史氏的意见,在府里设了个家学。

家学中的孩子,必须都是上进好学的。是陪着自家孩子读书的,这些人将来混好了,也是一方人脉,所以张氏抓的很严。

唐朝家的李决能进去,除了唐朝的面子,还有便是李决自身的努力。

其实,在那之间,唐朝是想把长子送到外面的私塾里读书的。但外面的私塾,一个先生教导好几十个学生。这样唐朝觉得大班授课,没有小班授课更让学生受惠。

这才打了荣国府家学的主意。

只是唐朝又怕真把儿子弄进去了,儿子学问没有学好,再学会奴颜婢膝。那可如何是好。

不过很多的事情,都不是你想怎么样便怎么样。

唐朝多年的刷好感,让史氏,张氏,还有王氏母女都对唐朝很是喜欢。于是在前两年,张氏要给小儿子启蒙开学时,便想到了唐朝的儿子。

唐朝的小叔子一直跟在贾琏身边。贾琏自己虽然不学,但喜好为师的毛病却从贾瑚那里得到了真传。

无论自己学了什么,都会转头教导李漱,并且每日还可要考教一遍。不过也因此,贾琏就算是再不学,学问还是有的。

反正就算是贾琏再不学习,他对李漱的考问却是雷打不动的。也因此,张氏才会对贾琏的学业那么放心。

因为对唐朝的喜,再加上对李漱的好印象。成功地让张氏想到了和她小儿子同年出生的李决来。

于是便有了让李决也入家学的事情。

作为传统小市民的唐朝,对于有便宜不占的事情,那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将儿子送出去,要给人家束修,现在不但可以免费读书,又能联络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一晚上的时光,静静地过去了。第二天一早,将闺女托付给了邻居,唐朝一路挎着篮子慢慢地走在进府的夹道里,一边想着明年便是大比之年了,她在这京城买的那处四合院是不是可以涨点租金。

她在生李凝之前,便通过关系在京城买了一处四合院。正房三间,左右各是三间厢房,在正房对面还有三间倒座。

这套房子最好的一点便是院子一角有个甜水井。吃水着实方便得多了。

因着她们一家都还住在贾家给奴仆的住宅里,所以一直没有搬走。而房子是越不住人越容易破败。而非常会过日子的唐朝娘俩便将这院子分租了出去。

正房三间租了一家人。左右也是各有一家人。都是普通的小户人家,也都是本分人,每个季度的租金,便是李狗蛋去要,也都老老实实从不拖欠。

这不是废话嘛,要是不给,唐婆子都能打上门去。谁敢不给?

倒是唐朝用李漱的私房钱买的那套房子,格局跟她们家的一样,但现在还空着左右厢房呢。所以倒是可以涨点租金,租给那些上京赶考的书生们。

话说,当初也是这两套房子是一个主家,又是一起往外,唐朝着人打听的时候,听说两套房子还是相连的,最重要的是都有一口甜水井。

唐朝一下子便相中了,她倒是不缺买房子的钱,但她却并不想帮着李漱也买房子。她也有子女要养的,那么大一笔钱,她又如何能舍得。不过也幸好贾家对待下人都是可劲的大方。李漱这几年正经攒下了不少的银子。虽然还差了一点,但那点零头,唐朝便大方了一回,给他添上了。

唐朝以前总想着给李漱找一份糊口的营生,便是仁至义尽了。但这么多年的相处下来。石头也会被捂热了。如果有更好的出路,为什么不试着努力一把呢。这也是当初唐朝想要让李漱跟着贾琏读书的用意。

现在虽然他还不算大,但年纪也不小了。早晚都要成亲自立出来的,有了这套房子,将来也好说亲,也对得起李漱这些年对她的情谊了。

李漱买了房,手里也没有什么钱了。这房租和月例赏钱,便成了李漱的主要收入。但唐朝却是不让李漱乱花的。因为唐朝还想着在这几年里,帮衬着李漱再多买上几亩地。

也因此,李漱别看是贾家小辈中有头有脸的侍候小厮,但手中却紧的狠。

一时间,竟传出了好多唐朝刻薄小叔的传言来。

李漱对此很生气,也曾跟人打过架。唐朝倒是没有什么,她还特意将此事拿到史氏和张氏的面前说了一通。

她是如何用心良好,又是如何对待李漱的。说的那叫一个感人肺腑。把史氏和张氏都感动的差点落下泪来。

于是带着一点小委屈而来的唐朝,又得了一笔不小的赏赐。

然后李漱是彻底的服了自己这位大嫂了。

持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

走到史氏的院子,在门口便能听到凤姐语调轻快的话语。

唐朝低头一笑,五岁多的孩子,就这么会看眉眼高低了。可见在王家也是正经经历过人情冷暖的。

凤姐二岁上的时候,父亲便没了,然后母亲没几个月也去了。至此她跟着十岁上下的哥哥王仁一起住到了叔父王子腾的府中。

因为都在京城,出了孝后,王氏便接了过来小住。没有想到这么一小住,史氏便喜欢上了这个长相可,言语伶俐的小姑娘。

而王氏看着这


状态提示:第38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