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战爆发,日本和韩国都在供应美军越战军需的订单中再次获了巨大的机会,不过由于日本财阀仍然受到美国资本的控制,所以按照国民经济比例来说,韩国在越战期间获得了更多的利益。
要知道军需订单,可不仅仅是武器弹药,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关系,跨太平洋运输显然没有在东亚就近生产后运输到前线来的便宜。
而作为本就是供应过食品类军需的三星,便随着这股浪潮一跃而起,在韩国众多企业中中脱颖而出。
在之后电子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韩国企业更是借助产业规模小,转向灵活的优势,迅速地依附日本的上游产业进行了设备升级和产业模式调整——其实那个时期,日本的许多重污染项目正在向外转移,一个方向是韩国,另一个方向则是台湾。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了韩国和日本经济出现捆绑现象,以及韩国和台湾经济也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形成竞争的——日本向外转移产业的时候,自然不可能都转移到韩国,要二者形成竞争才能让二者都无法获得话语权。
之后,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经济开始下滑,这使得日本再也无法控制韩国和台湾的经济,而两者再次迅速转向,一个是转向美国和南亚地区,另一个则是转向政策开始松动,开始经济改革的中国大陆。
到了一九九八年,台湾借助大陆经济崛起,一度遥遥领先于韩国,而韩国则也看到了中国大陆的市场潜力,开始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热潮,再到后来随着2008年再一次的经济危机,两者开始在中国大陆上演了一场生死斗。
由于日本产业转移而形成的惯性,两者的经济支柱高度重合,所以两者斗争的激烈程度也相当激烈,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陆一方面在进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外资的台湾和韩国两国的投资,也有些欢欣鼓舞,毕竟河蚌相争,渔翁得利,换句话说,日本最初先前进行产业转移时,为了控制二者经济而形成的惯性,也让中国大陆方面得利不少。
相对来说,由于早先对美国和南亚的投资,使得经济危机中韩国比台湾受到的损失更大,但是由于日本统治韩国期间,和不少韩国人关系走的很近,再加上在日韩国人的积极配合,使得韩国工业能力远强于台湾,因此在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韩国比台湾更有优势。
同时,由于台湾更早进入大陆市场,只想着如何占领更多空白市场,而对产品研发关注较少,使得产品更新更好的韩国进入中国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经济强势的地区的娱乐产业,自然而然地会在其投资地区传播开来,而韩国娱乐业,自然也就随着韩国的投资进入了中国大陆,就像中国大陆流行过台湾电视剧和艺人一样,随着韩国投资的增加,韩国的电视剧和艺人,也在中国大陆流行了起来。
菲碧因为韩国的一些政治和民间的表现,想要去除少女时代的韩国标签,但是,她也知道,随着经济危机造成的韩国资金流向大陆,以及韩国产业圈开始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中国,以及韩国产品早已进入南亚以及美国市场,如果少女时代如果少女时代彻底撇清跟韩国的关系,显然对组合的发展是不利的。
这倒不是说菲碧打消了让组合摆脱韩国标签的想法,毕竟她知道韩国借用明星推广某些价值观对少女时代是相当有害的,所以该摆脱的还是要摆脱,但是和财团建立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却是可以的。
因此菲碧对李允馨回家结婚,以及回到在三星任职的事,是相当支持的。
之前北方邻国报道她俩反抗韩国对女性的压迫的事,在她跟芭芭拉的绯闻出来之后,立即停止了,原因很简单,北方邻国对lgbtq很看不惯的。这让菲碧和李允馨都避免了被政治层的人利用和打击,至少在最初去美国躲避的时候,菲碧还不得不让李允馨不再和自己来往,就算有联系,也要很低调很隐秘,可北方邻国的报道嘎然而止以后,菲碧和李允馨都意识到,这件事已经算是和平解决了,至少韩国政坛不会有人利用这件事攻击李允馨和少女时代的。至于会不会有脑子不清醒的民间团体利用这件事,呵呵,都不用两人想办法解决,韩国政府自己就会出手制止和调查的。
其实对于之前媒体对于她和芭芭拉的绯闻报道,菲碧不否认她能让芭芭拉开心起来,但是这不代表她自己就是个拉拉。同时菲碧也被李允馨亲过,不过李允馨没有像芭芭拉那样得寸进尺过。
所以,菲碧觉得她和李允馨的关系是十分光明正大的朋友关系,嗯,好吧,是闺蜜。要知道,闺蜜之间,偶尔亲一下摸一下什么的,根本就不是个事,军队里的军人有时候还不得不睡一张床呢,早上半梦半醒之间搂搂抱抱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只不过当事人一般都不会说的。
归根结底,菲碧要更改一些计划了,不但要摘掉组合的韩国标签,又要摘掉很可能被带上的美国标签,还要借助韩国厂商为了躲避金融危机而进入中国大陆发展的势头,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弄得菲碧在接下来几天,私底下说话又少了许多,而姐姐们则以为菲碧是因为电影即将上映了,所以才变得谨小慎微沉默寡言,免得让姐姐们觉得她有了成绩,开始变得桀骜不驯了,这么想的人之中,还包括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