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六十三章 科学种田的种子

“‘秦’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算是建立了标准,所以很多信息才能够得以传承,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字虽然是信息的一种体现方式,但其载体是竹简,书写非常麻烦。所以古人极尽精简,用精炼的文字来记载相关的历史和经验。但这种精炼的文字却缺少了我前面说的信息三要素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所以造成有些信息无法重现,很多事情无法考证。”

“由于信息的不完善,所以信息就产生了不确定性。就从历代大能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注释来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四书五经》的内容虽然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你们看来是治国安邦的经典,但对我们山庄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却不大。因为从《四书五经》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看,侧重于从人的自身寻找办法,很多无法理解的现象,只能通过占卜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而我这山庄里,却侧重于从人的外部寻找办法,更多的是发挥各种物品的作用,人力有限,而物力无穷。”

“《大学》的格物篇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由此可见,古人也认同,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

“你们学的《四书五经》,在一定的情况下是有积极的作用的,但是由于它的知识的局限性,没有办法让每个人不会受冻,也没有办法让每个人不会挨饿,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难道学了你这些就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一个学生弱弱地说到。

魏民生双眼看着那个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说到:“学了我的知识,一个人一天可做衣裳上百件,你觉得会冻着你们吗?学了我的知识,几个人可以种千百亩田地,年产粮食上百万斤,你觉得会饿着你们吗?”

世代务农的秭归人铁壮站在人群中,被魏民生刚才说的话惊呆了,脱口说道:“什么?几个人可以种千百亩田地,年产粮食上百万斤,这不可能。”

魏民生看着铁壮说:“为什么不可能?”

铁壮说:“我家世代为农,每亩田地的收成最多不过五百斤,折合成山庄里的重量,就只有两百多斤。就算每亩收成三百斤,一千亩地也只有三十万斤的收成。而且,那是一千亩地,就算你种了出来,几个人如何从地里把粮食收回来呢?”

魏民生一听,高兴了,这批学生里还有懂种地的啊,好好培养一下,然后让他把机械化农业这一块产业做出来,让这个世界的人见识一下科学种田的奇迹。

于是魏民生对铁壮说:“等你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业之后,我让你见识一下几个人如何种千百亩地,几个人又如何把百万斤粮食从地里收回来。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把这些知识学到手,自己亲自种他个千百亩粮食给大家看看。”

说了这么多,魏民生也觉得有些累了,从凳子上跳了下来,分开学生回自己的四合院去了。

铁壮见魏民生走了,和几个平时走得很近的学生找到王双明说:“王老师,刚才庄主说的都是骗我们的吧?”

王双明说:“你们有什么值得庄主骗的?我听庄主的弟子小宝说过,庄主的国家里有一种专门耕地的车,最大的一天可以耕地上千亩,小的一个人每天也可以耕地几十亩。听说还有什么收割机,每天可以收割五百亩粮食,所以几个人耕种上千亩地也不是什么难事。好好学习吧,在这山庄里种地可不能象你们以前那样种,你们亩产粮食最多两三百斤,按庄主的方法种,亩产可以上千斤。”

“可我们这山庄里为什么空那么多的地,不种上这亩产上千斤的粮食呢?”

“因为山庄里现在识字的人都有其他事情要做,没有精力来照看种粮食的事,山庄里现在只有武珍婶在种菜。你们知道吗,就武珍婶一个人,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都种出了近万斤芽菜,那可是每天都有不同的芽菜喔。”

“那你们可以把种子发给我们,我们来种啊!”

“你们以为这亩产上千斤的粮食还是按照你们的方式来种啊,小宝听庄主说过,这些粮食可不是种下去就完事了,还要除草、施肥、灭虫,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有详细的要求,有些粮食还要注意什么温度、土壤湿度什么的,这些详细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小宝那里有这些信息。而且庄主那里还有很多我们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粮食,每种粮食的种植要求都不同,如果你们连这些要求看都看不懂,怎么能够种得好这些粮食呢。现在把这些神奇的粮食种子给你们,你们就不怕把这些种子给糟蹋了。”

铁壮几个听了王双明的这一席话,心里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新粮食的种植方法学到手,就是给山庄免费工作几年也发算。你想啊,亩产上千斤,就相当于一亩地变成了四亩地,而现在官府收的田地税是按亩来征收的,每亩好田好地要收两百斤粮食。以前的亩产低,缴税后剩下的粮食也只有两三百斤,折合成山庄里的重量每亩田地就只剩下一百多斤的净收成。如果这粮食种出了一亩上千斤,就是上缴一百斤粮食,还可以剩下九百多斤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科学种田的种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