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七十二章 神奇的粮食

第二天,负责教授使用旋耕机的是王武顺。

由于这小型旋耕机操作较为简单,速度也不快,对于它来说,只要倾斜度不大,那里都是路。只需要控制好前进、后退、转向还有抬起、放下旋耕刀这几个动作就可以了。

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这二十多个学生都基本上掌握了这旋耕机的操作。

看着那些杂草和被刀片砍成碎块的泥土,王武顺对大家说:“我在学习操作这机械的第一天,主人就告诫过我,这些东西,用好了是人的一大助力,但用不好就可能成为人的灾难。你们要记住,机械这个东西,安全是最重要的,在这些机械面前,人的身体比这些杂草也硬不了多少。所以,操作机械的人,必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和声音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避免出现机毁人亡的事。”

大家看着那张牙舞爪的旋耕刀,深以为是。

第二天又是在电教室里学习一些农业种植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在肥料这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了堆肥、沤肥的制作方法,山庄里的粪便、草木灰、沼气渣、水沟污泥什么的东西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用电动三轮车运得远远的,按照不同的比例制作了不同的有机肥,有的用于基肥,有的用于追肥,有的用于蔬菜,有的用于果树。

铁壮现在已经完全沉浸在这丰富的农业知识之中,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这看似简单的种地,竟然能够玩出如此多的花样,蕴含着如此多的科学知识。以前只知道靠天、靠地,原来这地也是可以用人力来改造的。

越学下去,铁壮等人觉得这农业技术需要的知识量越多,那些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粮食种类,看得让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那些高产的粮食,更是把二十多个学生弄得欲疯欲狂。

“你那亩产千斤的水稻有什么稀奇的,你看这玉米,亩产近两千斤啊!”

“两千斤很多吗?你看这叫做南瓜的东西,亩产三千多斤啊!”

“这里还有什么亩产四千多斤的土豆呢!”

“你们快来看这红薯,太不可思议了,亩产竟然可以达到上万斤,天啊!这不是满地都是粮食吗?”

“这个丝瓜可能是亩产最高的吧?在老师说的那个大棚里,如果能够保证水、肥、气、热的情况下,最高的亩产竟然可以达到一万五千斤啊!”

“如果算上大棚里的,这黄瓜才是亩产之王啊,你们看,一年不停地收获,最高竟然有四万斤的年亩产纪录。”

……

热闹之后,二十多人逐渐冷静了下来,相互张望的眼睛里流露出震惊的眼神。难怪这华夏山庄说不缺粮食,如果按照这些粮食的产量,别说上千亩,就是种十多亩地,就足以保证秭归城里那两千多人不挨饿了,这些难道真的是神仙的粮食吗?

看着那些学生一张张震惊的面孔,王双明说:“你们刚才看到的只是这些粮食的最高亩产,是这种粮食目前所能够达到的一个极限,由于一种称之为‘立体种植’的新的种植技术的出现,亩产很可能出现成倍的增长。但这项技术对设施的要求极高,针对不同的粮食,需要保证不同的水、肥、气、热条件,这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就算是你们现在看到的最高亩产,也是需要非常多的种植知识和精心的照料,如果大面积地种植,亩能够达到最高亩产的七成就不错了。”

“七成也不少了啊!上万斤的亩产,以前我们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感觉都好像在做梦一样。”

“努力学习吧!在这山庄里,有你们几辈子都学不完的知识。主人曾经教导过我们,不要贪多求全,这些知识是成千上万各行各业顶尖人才毕生的经验积累,没有任何人可以把这些知识全部掌握。穷其一生,能够把几种粮食的种植做到最好,就已经不错了。”

“老师,你的意思是我们只能挑几种粮食的种植来学习吗?”

“不是不能学,而是你们学得完吗?你们以前是种下粮食后,到时候收获就可以了。主人这些粮食的种植方法与你们以往的不同,这些方法有些时候细致到什么时候上什么肥料,粮食作物出现的异常该怎样处理。你们能够把几种粮食不同生长时期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全部搞清梦可能都不是易事啊!”

听了王双明的话,下面的学生又陷入了沉思,是啊,不说别的,就是那肥料的成份,什么氮、磷、钾的含量,每种元素对作物生长各阶段的作用,就不是短时间能够掌握的,还别说其它的什么微量元素对作物的影响。

按照王双明给大家看的那些资料,最好的施肥方式是先对土壤里的各种成份进行检测,然后根据自己要栽种的粮食作物对各种元素的需求,分析计算后按照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比例进行配制,称为配方肥料。

可再一看该如何对土壤里的各种成份进行检测,结果这样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那样东西是什么,还需要用到什么化学知识,一问老师,老师说那化学是比这农作物栽培更复杂的学科,不学好数学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计算那些分子式。

还有那些检测机器,连王双宝都觉得头疼,因为魏民生告诉他,这些检测设备动辄就需要上万的华夏币才能够换到,有的甚至需要几十万华夏币,最主要的是想要操作这些机器,需要对化学、数学、物理、植物学等学科有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神奇的粮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