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红楼飘摇>五十八、战争催化进步、掠夺催化工业

第三次英荷战争于一七三零年春天被南洋的新荷兰国主动发起,而后为了使新荷兰取得胜利东海国不得不对新荷兰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虽然荷兰人最终赢了,但是结局却不是傅宁想要的。

对于傅宁来说第三次英荷战争发生的早了,因为战争是人类进步的机遇,它总会导致最新的科学技术以最大的速度扩散,而这一点恰恰是傅宁最不希望发生的。

南洋新荷兰国在发起第三次英荷战争后的第一时间通知了东海国,所以傅宁已经没有办法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而只能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如果不支持荷兰人,那么荷兰人是必败的,即使东海国再卖给荷兰人几只铁甲舰队荷兰人也胜不了,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荷兰人人口少,好虎架不住群狼,再多的铁舰也斗不过整个欧洲他国的联合。

而想支持荷兰人获胜的话就只能让荷兰人让出大量的利益,以此来获得其他欧洲人对荷兰人的支持,所以南非到欧洲的欧亚海上商贸利益就不得不分润给荷兰人的欧洲盟友们,以此来换取他们对荷兰人的支持;但是又不能平白无故的让荷兰人让出南非到欧洲的海上商贸航线,所以东海国就需要从其他的角度去补偿荷兰人,所以帮着荷兰人开辟印度洋、苏伊士、地中海欧亚商贸线就成了必要。

第三次英荷战争在大西洋的北部打了大半年,天竺的英吉利人龟缩不出,英吉利人失去的不只是天竺经南非的海上航线,还有整个大西洋上的海洋利益,因为英吉利人最终求和了,被迫取消了《航海条例》,同意其他欧洲各国商人在英吉利人控制下的港口自由通商。

英吉利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因为傅宁给了吉尔特?弗兰西斯战略上的建议,所以荷兰人放开了南非欧洲航线给整个欧洲的盟友们共享,以此换来了盟友们的支持,所以荷兰人可以在无数港口获得补给;荷兰人虽然从未登陆英吉利的任何港口和土地,但是几乎每一艘挂着英吉利的船只都被击沉海底,不论是战船还是商船,使英吉利人下不了海,所以在经历大半年的战争后英吉利人被迫在年底前求和认输,开放港口、放弃一些海外土地;荷兰获得中美洲的一些岛屿,荷兰人的盟友弗朗机也得以重新登陆北美州、取得一些殖民地,连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典等盟友都从英吉利的北美州殖民地获得了许多土地利益和商业利益。

英吉利不得不认输,因为他们海上的船只几乎全部被荷兰人及其盟友击沉或俘获,再不认输求和的话荷兰人可能就会支持弗朗机人登陆英伦!

表面上看是荷兰人和他们的盟友都赢了,输了的是英吉利人,但是在傅宁看来所有欧洲人都赢了,包括打了败仗的英吉利人;唯一的输家是东海国!

战争是人类进步的催化剂,翻开整个人类近万年的历史,不论是原世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没有战争的年份屈指可数,总数也不过是几十年;战争毁灭过无数的种族,清理过无尽的人口,但是战争却大多导致了人类社会整体的进步;尤其是近现代的战争,几乎每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都导致了科学技术的飞速扩散!

英吉利人输了第三次英荷战争却开眼看到了新的世界,一个初步近代化化的铁甲海军!

荷兰人购自东海国的两支铁甲舰队横扫了英吉利人的海上力量,蒸汽铁甲舰队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横扫了所有木质风帆敌舰,后樘枪、铁甲舰炮、高速机动、无限制海战、等等,彻底的打开了英吉利人乃至所有欧洲人的视野,使所有欧洲人的视野生生的被拉高了一个层面;

原来蒸汽的力量竟然这样强横!原来舰炮居然可以这样恐怖!原来后樘枪竟然如此犀利!

荷兰人的海上力量居然如此恐怖了,那么荷兰人的后台东海国呢?

这是所有欧洲人新的认识,也是他们的新疑惑;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人的视野因为这一场突兀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一下子被打开了!

战争必然会催生科学技术的扩散,必然会催生工业文明的加速,所以在傅宁看来、东海国才是这一场欧洲战争的最大输家,因为东海国的工业文明将会加速向欧洲飞速扩散。

不支持荷兰人荷兰人必将失败,如果荷兰人失败了的话、那么东海国向欧洲倾销商品的工业剪刀将会遭受重创,所以东海国只能支持荷兰人直至荷兰人获胜;而荷兰人获胜的代价就是东海国工业文明向外扩散的速度加速,所以第三次英荷战争最大的输家其实是东海国。

欧洲的文明进程本是一个中世纪、文艺复兴、思想和制度变革、工业兴起而后资本主义全面确立这样一个过程,但是这个本来的自发过程现在却生生被第三次英荷战争打乱了;在资本主义尚未在欧洲全面确立的情况下东海国初生的工业文明生生的被战争带去了欧洲,可以预见的是欧洲的几个封建帝国和王室必然会首先采用国家资本制度、以便拔高各自的军工和战力,这都预示了欧洲的未来将会充满了迷雾,谁也不知他们究竟后走向何方。

东海国现在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国度,以两次工业革命作为国家资本,而后再积淀与之相匹配的思想和文明进步,傅宁自己都不知道这种反常的“逆火发展模式”究竟还能玩多久,倘若东海国的教育不能及时的与之匹配和适应、倘若相应的资本和国家文化不能积淀的足够快,那么东海国的混乱很可


状态提示:五十八、战争催化进步、掠夺催化工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