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连忙对蒙痴子诉说了这个解决粮草危机的方法,蒙痴子思忖了片刻,似乎觉得可行,不过他觉得让赵月亲自去,恐怕不妥。
赵月也并不想亲自去,他其实想在这段时间去一趟董卓治下的长安,去寻找一下他的大哥张端,毕竟当初是他将自己从昆阳小村里带出来的,如今想要成事,理所应当还是应该去拜会一下。
于是,赵月将身上的月旦评铜牌交给了小童蒙侍,令他骑马连夜赶路往河北冀州邺城去找潘玉,请求他在袁绍处言说借粮之事。
他自己则是在某天清晨时分打点好了包裹,准备上路前往长安。
骑马漫步在新建的街道上,两旁是已经渐起生机的洛阳城,虽然不比之前商铺种类繁多,各种文人士子遍地,但是人来人往,忙碌的样子已经让他觉得颇有成就了。
路两旁的百姓看到他骑马出来,都会带着一种感激的眼神叫他一声“赵太守”。这让赵月有些不好意思,更是让他觉得受宠若惊。
忽然,背后传来了少年秦风的喊声。
“主公,你慢点儿走!痴子先生让我与你同去长安!”
赵月回身之时,秦风已经纵马来到了他的身旁,然后扯住缰绳,与赵月一同骑马漫步在小路上。
在赵月的意识里,他还不习惯被身边的人唤作“主公”,但是蒙痴子法令严明,严格要求手下的人在见到赵月时要叫合乎规矩的称呼。至于“少主”这个称谓,蒙痴子和蒙侍只在没有旁人的时候叫一下。
赵月看了秦风一眼,以一个君主的身份好奇地问道:“痴子是不放心我才让你跟来的吧,怎么样?刘忡那群孩子这段时间还算认真吗?”
秦风跟在赵月手下的这几天,已经看出赵月是一心想要将洛阳恢复,所以早已经认准了赵月这个和他差不多大小的主公,此时听到赵月的话,更是毕恭毕敬地回道:“主公,那群孩子虽然年纪小,但经历了洛阳的大难,颇有一些大人的影子,我小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懂事。”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群孩子在患难中生存下来,比其他地方的同龄人倒是多了很多韧性,这是赵月乐意看到的。
待秦风说完,赵月在马上满意地点了点头,几欲张嘴,却最终没有说话。
一来,以他现在的身份,他必须要端起架子,不能不经考虑,随便对下属说出他内心所想;二来,他对这个刚刚结识少年秦风还不算太信任。
或许是读多了史书兵书的缘故,其间的一些史实和谋略,让赵月开始觉得身边的人不可轻易相信,现在的他,正在慢慢地向着多疑的心态发展。
一旦有新的人融入他的圈子,他总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仅有的几个能够让他完全信任的朋友,则是在他上嵩山之前结交的张端、曹平等人了。因为那时,他淳朴无知,没有心机;心头的包袱没有这么重,与人交往也凭的是真情实感。
然而到了现在,他总是觉得过去的生活美好,而过去的朋友也总要比现在的朋友情义更重。
“这也许就是成长吧。”赵月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转眼之间,二人已经出了洛阳城门,四周是一片已经开发完毕的绿油油的田野,只待秋季成熟收获。
快马扬鞭在官道上,秦风在马上颠来颠去,身上的兽皮里的铁片发出了金属碰撞的响声,仿佛悦耳的铜钟声。他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挠了挠头,开口问道:“少主,我有一件事不太明白,能问一下吗?”
赵月看着周围的风景,平淡地回了一句:“问吧。”
秦风这才放心地说道:“我看主公似乎读过很多书,武艺也不错,是个有能力的人,既然想要成事,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家乡,或者其他好一些的城池呢?偏偏选中洛阳?自董卓之后,洛阳几乎变成了一块废地,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连各路诸侯都避之不及。主公选择在此处起兵,对于我们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固然是好,但对于主公来说,确实相当艰难的。”
话落,赵月只是苦笑了一下。
对于秦风所说的这些,他当然知道,可他却也有难言之隐:想他原本一介平民,固然秦皇室血脉在身,当今天下又有几人能够承认?他只不过有蒙痴子这样一个忠于大秦的人辅佐,想要在其他州郡起兵,能否有人响应都是问题。
然而洛阳则不同,此城刚遭董卓的摧毁,百姓们穷困潦倒,思得明君,只要有人肯接手这个烂摊子,他们心中自然会万分感激。所以对于赵月来说,选择洛阳作为根基,也算是看重了洛阳的价值低、但潜力高这一特点。
当然,赵月对于洛阳也是有一定情感在的。
至于周围列强林立,他倒是不怎么担心,因为以他现在的实力,似乎弱小到了根本不值得诸侯出兵的地步,那些各自心怀鬼胎的人相互算计就已经足以让他们焦头烂额了,是绝对不会临时起意,打他的主意。
以他纵观春秋战国的历史,判断当今乱世中,一些稍微有些远见的人也会注意到他的动作,只不过赵月揣度那些人的态度,应该也在观望当中,准备他将瘦肉变肥之后,他们再来收割,也可省去许多重建洛阳的时力。
“唉。”想到这里,赵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秦风似乎总喜欢在脸上涂抹着花纹,此时像一个蛮夷一样,在一旁不解的问道:“主公,你为什么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