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2557章 靠自己吧

“说实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原则就是,各打各的。”苏雄脸色也有些难堪的说道。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能不能使用大舰队作战?自然是可以的,毕竟当初王储利用恶劣天气做掩护,同时在晨雾的时候守株待兔围攻托马斯舰队就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战例。在这次交战中,德国舰队的配合可以说相当不错。当然,精锐的德国公海舰队可以打出来的配合和战术,美国人是肯定打不出来的。让苏雄在复杂条件下配合美国舰队作战?苏雄感觉还是自己单干比较好,因为这个时候,苏雄宁可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舰队提供的直接情报,也不会相信美国人!

而且在雾天,情报本身就模糊,再经过几次传递之后,经过人们一番添油加醋之后,这情报成嘛样可想而知啊!所谓的“从水井中挖出一个人”的梗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因为大雾天气本来的光学因素,他们比在晴朗的夜空中交战更糟糕,至少在晚上,火炮发出的火光可以被光学仪器轻松捕捉到,大致的方向不会出错,而要是在真正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天气下,就算你用专门的探照灯能够发现的距离也非常近!这个时候,就真的看临战官兵的素质,以及一些特殊的东西了!

没错,德国海军为了应对这种非常的情况其实也是有些准备的,比如说特质的听音器,用来辅助定位对方火炮的位置。那么好了,也许有人说了,如果大战打起来,各种声音那么混杂,你怎么定位呢?这就是你不懂了吧?实际上一战的时候就有通过声音来反向测算火炮位置的设备,这是英国人搞得,而且英国人更大能的是,他们通过放大声音的震动来驱动磁针可以在纸带上留下一些特殊的痕迹,而根据这些痕迹可以排除杂音甚至区分某些特定的火炮!

而德国人自然也会这一套!而且因为日本人和英国人使用的是同款英式火炮,所以,德国人自然知道英国舰炮的音频特点!通过声音定位器记录下来的声音和已经获得的信号样本一对比不就知道远处的信号是不是日本人发出的了?德国人手中有全套英国舰炮数据,从6寸炮到15寸炮都有!也就是说,只要距离不是特别远,即使在有雾气的情况下,德国人也可以断定远处的炮声是不是日本舰队发出来的,顺道还能把大概的距离和方向测出来!

甚至于,为了这次交战,德国海军还从英国取来了各种口径的舰炮,在不同情况下进行试射,来收集全套数据,随后,还在一些演习中使用声音定位系统来验证这套海基版反炮兵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且在这方面,德国海军还给美国人分享了部分信息,但是可惜的是,美国海军对此并不感兴趣,原因很简单,这套系统的作用距离有些近,而且误差很大,即使在晚上,只要有探照灯或者照明弹的话,测距仪的效果也是比声音定位系统好用的,而且,这种测距只能定性,无法定量,也就是说在方位角和距离的精度根本无法用于火控,所以美国人对此并不感兴趣。声音系统唯一好用的情况就是这种雾气太大,探照灯和照明弹都不好用的时候。

所以,如果天气情况不是特别糟糕还好,如果天气真的到了非常糟糕的程度,苏雄不认为美国海军的体系能提供太多有效的信息,不是说负责战场训练的驱逐舰和巡逻艇无法发现日军。而是说如何把这些消息即时、准确的汇报上去,然后再让美国海军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天气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搜集到的情报大部分都是假的,各种捕风捉影甚至无中生有的事情都会发生。100份情报送上去,也许只有5份是真的,那么好了,如何从这100份情报中检索出来有用的5份情报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这需要大量有经验的参谋人员从中选择。

战争是一个体系,而参谋部就是为了处理这些信息,苏雄和雷德尔的团队那都是在一战中拼杀出来的主,谁没有参加过两位数以上的海战?别看北海大战就那么几次,但是在波罗的海和北海区域,小规模舰队交战那是从来没有中断过的,别的不说,英国人想把水雷部署到德国港口附近,而德国人想要把水雷部署到英国近海,那么好了,双方的驱逐舰部队肯定要趁着恶劣天气各种布雷和反布雷啊!要说应付糟糕天气,谁能比英德海军更有经验?

就像专业的财会人员一看账单,甚至不用查账就能判断账单是真是假!德国海军的参谋们一看情报就能大概猜出这份情报是虚警还是真的有可能。他们清楚恶劣天气交战条件下所有的关键点,他们同时是警察,也是小偷!面对这种经历了大量交战,并且活到现在的主,水平能低了吗?

所以,苏雄对于那些连恶劣条件下实战经验几乎为零,十个参谋八个没上过战场的美国海军方面是真的不信任!而且就算情报是真的,本森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吗?麻蛋,等你从一堆消息中找到一个错误的情报然后再延迟久之后再给我发出命令,这。苏雄实在无法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会打出什么样的结果。

“我希望,一旦爆发交战,德国舰队能有更多的自主权。”苏雄突然说道。

“什么叫更多的自主权?”本森语气中透露出了一丝不满,这倒不是因为本森认为苏雄会划水。也不是因为苏雄质疑他本人的能力,老实说,如果单纯从实战经验来说,本森确实非常垃圾,你指挥过什么战斗?你打赢过几场?被人围剿过吗?追


状态提示:第2557章 靠自己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