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德意志崛起之路>第2587章 战术差距

在接连遭到重创的情况下,伊吹号快速战列舰发出了令人恐惧的声音,在铃木贯太郎疯狂的咆哮声中,日本人麻利的打开了通海阀让这艘战舰的骤然增加了几百吨的海水!

“挂出信号,伊吹号遭到了重创,我们需要暂时退出战列!”随即也不管旗舰的命令,伊吹号麻溜的脱离了战列!然而这个时候铃木贯太郎忘了一件事情,它的伊吹号战列舰是第二战列舰分队的旗舰!在骤然遭到重击之后,他急忙退出战列线自救,但是并没有移交指挥权!而更好巧不巧的是,作为舰队司令的吉松茂太郎也暂时失去了舰队的指挥权,于是,剩余依然在战场上的8艘日本快速战列舰陷入了某种瞎打的状态!

而在这个时候,苏雄抓住机会,立即反方向转了2个罗经点!而这个航程偏差已经超出了所有战列舰火控校准的极限,无论是德国战列舰还是日本战列舰,他们都需要重新进行校射,然后再次重复射击流程!

“唉。”贝蒂长叹了一口气,随后看了看旁边同样无奈的斯特迪少将。虽然,在战略层面上,日本舰队在计划和运气两方面占据了优势。成功的逮住了苏雄舰队,但是在随后交战阶段的战术层面上,日本舰队在交战经验和技战术水平上的不足表现的淋漓尽致,不是说日本不优秀,只不过是远不如德国人罢了!

炮术上就不说了,双方的命中率方面明显是德国人占优。日本人的命中弹稍多,但是火炮数量多了1倍以上。于是,这就有些尴尬了。而随后,面对德国海军的战术机动,日本舰队应对非常不利,虽然贝蒂不知道苏雄的命令,但是他知道苏雄第一次转向的时候,他的角度肯定是在德国火控允许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转向的时候并不对火控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日本人的火控就要差一截,所有火控步骤都必须重走一遍,而这也是没办法事情,毕竟要是论火控性能的话,德国是这个时代的巅峰存在!德国人的合像式测距仪加上美国人的数据处理系统,同时在观瞄和信息处理上达到了巅峰,这一点不要说师从英国人的日本人,就连当初的英国皇家海军本身也不行!较差的体式测距仪加上并不算最好的数据处理系统,让英国人在硬件上和德国人差了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所以,在交战中,日本人的火力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发挥,看似打出去了不少炮弹,但是命中感人。而苏雄舰队随后集中火力射击扶桑号的行动虽然没有将这艘战舰废掉,但是却成功的干扰了日本战舰的指挥,再加上火控上的混乱,让日本舰队的打击效率进一步大减。

而最最要命的是,关键时刻,在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日本舰队居然又在单舰性能上出了大篓子!第二战列舰中队的伊吹号战列舰居然在关键时刻被魏玛号一炮暂时剔除了战列!这事就有些麻烦了。不是说这一下打下来多要命,而是对日本舰队的战斗意志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想想看,几秒钟前还好端端的战舰,在一瞬间被打了个半死,火焰和浓烟甚至把整个前甲板都笼罩了,你让后面的战舰怎么想?而且这还是旗舰,旗舰在撤离的时候还没有移交指挥权!

虽然吉松茂太郎没有说什么,但是贝蒂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吉松茂太郎战斗意志已经没那么坚定了。他明显想退缩了,因为,死磕德国舰队的成本有些高!于是在恢复舰队指挥之前的最后一小段时间里,苏雄抓住了最后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在高速机动的同时,他把舰炮对准了冲上来的日本驱逐舰!

苏雄本来就没打算在刚才的冲刺中把扶桑号怎么样,因为对方绝对不是弱手,虽然称不上天下第一吧,但是非常均衡,没有弱点,这样的战舰想要秒杀几乎不可能。所以,苏雄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扰乱日军的作战。同时抽空把冲上来的驱逐舰干掉一些!

没错,你没看错,这一顿操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干掉一些驱逐舰!苏雄心中非常明白,如果日本舰队的战列舰和驱逐舰同时攻击的话,那么苏雄舰队想要撤离时很难的!舰炮远距离对射,驱逐舰不断用鱼雷威胁和压迫苏雄舰队的航向和速度。而且因为驱逐舰的缘故,苏雄还不敢轻易释放烟雾,毕竟烟雾同样遮蔽自己的视野,万一被驱逐舰摸上来打中一发鱼雷的话,那就危险了!

面对几艘跟着杀过来的日本驱逐舰,苏雄笑着看着三艘德国战列舰的15寸主炮对准了如同飞蛾投火一般冲过来的日本驱逐舰!于是,15寸、150各种口径的火炮从远到近形成了三道几乎密不透风的火力封锁线!第一艘日本驱逐舰被一发从5000米外平射而来的15寸炮弹命中!

重达870多公斤的炮弹犹如用铁锤砸西瓜一般讲这艘排水量1200吨的日本驱逐舰炸的粉碎!成百吨的碎片被抛射到了空中,犹如在海面上放了一朵巨大的烟花一般,旁边的日本驱逐舰试图闪避,结果却撞到了另外一艘德国战列舰的炮口下,如同鲨鱼牙齿一般的150副炮群疯狂的倾斜着火力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就把超过2位数的炮弹打到了这艘可怜的战舰上,整个甲板被硝烟和火焰笼罩,轮机早已经停转,最终犹如死鱼一般在海面上随波逐流。

之后,又有两艘日本驱逐舰被凌厉的炮火所摧毁,而随后,剩余的驱逐舰在远距离匆忙用掉了所有鱼雷之后,在德国人的炮火欢送下迅速远离。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


状态提示:第2587章 战术差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