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重生未嫁时>23.第二十三章

一个月后,gocab正式上线,

非常低调的上线,换了一个接地气的中文名,叫“车来了”,一个小小的蓝色图标,在安卓应用商店和app oe里十分不起眼。

第一天的下载量,只有不到10个。

一周后,变成40个。

一个月后,变成300个

...

两个月之后,app总下载量已经达到1000人次。

1000这个数字对于后来下载量动辄几百万的热门软件来说连零头都算不上,但要知道现在是智能手机刚起步的时候,整个梁阳市又有几个人用智能手机呢?

富祥出租车公司旗下总共只有五十几辆的出租车,每辆车的车门内侧都贴着两条广告语,“车来了让出行更美好”、“用车来了省时省力更省油”。

乘客只要坐上车就能看见广告,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总会顺嘴询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随即推荐、示范,一来二去,凡是有智能手机的用户,十有八九都下载了。

不枉费凌琳花了两个周末的时间给这群司机搞培训,教他们怎么用手机,怎么用软件,怎么向乘客推广。

当然,司机们的配合度也很高,白送一台手机,他们能不开心吗?

起初还有老司机嫌麻烦,不愿用手机接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那些喜欢用手机找乘客的同事相比,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收入明显减少了,在钱这个问题上,人都是很计较,不甘落后的。

很快梁阳早报、晚报各种报纷纷刊登出新闻:“手机也能叫到出租车”、“冲破传统,出租车行业新革新”、“车来了,带来了什么?”。

在如此巨大的曝光之下,最先获益的自然是出租车公司,陶勋手底下的司机一下子供不应求了,很多乘客指名要用他们公司的车,一是出于好奇,二是想尝试这种新颖的叫车模式。其他公司的司机羡慕他们福利好,配手机,纷纷跳槽过来,才三个月的时间,陶勋的司机队伍就超过了两百人。

自从“车来了”上线后,凌琳没有哪一天是在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的。她的手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敢关机。

经常有晚班司机在凌晨两点多钟,打电话给她,通常对话就是:

“睡了吗,小妹?”

凌琳揉着眼睛问,“没有,师傅,怎么了?”

然后就是blabla的各种问题,简单点的使用问题,凌琳就在电话里讲了,遇到复杂点的,她不得不在早晨六点不到起床,往出租车公司赶。

陶勋真心佩服她,笑她比自己这个总经理还尽职,像个拼命三郎,嗷嗷叫着往前冲。

弄完了凌琳还要再赶回学校上课,就这样还落下了不少课,她分身乏术,恨不得自己能变成几个人用。

换秋时制后,梁阳大学的宿舍统一十一点熄灯,凌琳经常看书看着看着就没停电了,打手电筒在被窝里继续看。幸好app的技术问题有关仰天把控,版本的更新,订单的统计,都是他在幕后负责。

如果不是学校有规定大一新生不准长期离校住宿,凌琳早就租房子住了,因为她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已经影响到她的室友。

那天,凌琳打着哈气走出教学楼,从车棚里推出自己的自行车,把课本放进车兜里,她还得赶下一堂课。

其实这个时间,早上第二节课还没结束,凌琳却提前出来了。c语言的老师讲课的水平不怎么样,照本宣科,还不如关仰天讲的通透,再听下去,她会睡着的。

她坐好,右脚已经搁在了踏板上。

前方一辆汽车堵住她的路,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男的扛着一个摄影机,女的手里拿着话筒。

那女人看见凌琳,马上上来问,“同学,这里是计算机学院的大楼吗?”

凌琳点头,“是的。”

她准备走了,女人抓住她的车把手,

“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凌琳的学生?”

凌琳一惊,

这个凌琳是指她吧?

她这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没空关心报纸或者其他新闻,她不知道媒体在各种顺藤摸瓜之后,已经挖到“车来了”app背后的制作者是一个大一在读的学生,还是一个女孩子。

这两人是电视台的,过来采访,为了抢先得到一手消息。

凌琳看了看周遭,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生。

她果断摇头,“不认识,我不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我还有事,得走了。”

她一个用劲,把自行车从女记者手里扯出来,然后飞快踩动踏板,绕过汽车,逃了。

老天爷,她才不想接受什么采访,谁知道这些狡猾的新闻工作者会怎么写她,手头上的事情够多了,绝不能节外生枝。

女记者和男摄影师一脸莫名其妙,他们第一次遇见对他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大学生,毕竟哪个年轻人不希望自己在电视上露露脸,哪怕只讲一句话,让家里人看见也是值得高兴的。

等凌琳骑车没影了,教学楼的下课铃才响,学生们鱼贯而出,女记者见着一个女生,就拉住问,认不认识凌琳。

她拉住了朱艺雯,

朱艺雯一开始很警惕,“你们找她做什么?”

女记者笑道,“我们要采访她,‘车来了’现在大火,她可了不得了。”

车来了?

朱艺雯和程梦瑶,以及其他女同学面面相觑。

她们当然都知道“车来了”,程梦瑶的iphone上还下载了这个app呢。

可是“车来了”和凌琳有什么关系?

女记者说,


状态提示:23.第二十三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