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毅很快平静下来:“李寒松是个忠于党国的爱**官,军事水平和大局观非常好,尤为难得的是他在东北军中一直从事机要工作,在情报管理和分析方面非常优秀。再一个,严格来说,李寒松属于学生直接领导,长城抗战之前他就是参谋本部第四厅的人了,所以,学生想请校长把他调到第四厅来,协助赵瑞的工作,慢慢熟悉业务之后,负责起东北、华北地区的情报领导工作,相对而言,华北、东北方面李寒松更熟悉一些。”
蒋介石考虑片刻,欣然同意:“你的安排很妥当,我同意了,就让他担任赵瑞的助手,晋升少将副厅长吧。”
“学生代李寒松感谢校长栽培!”安毅恭敬地站起来致谢。
“坐下、坐下,咱们师生间不用多礼。”
蒋介石对安毅的表现很满意,不少将领官没安毅大、能力也没安毅强,经常在他这个委员长面前有意无意地摆老资格,根本就没有上下之分,安毅则不同,一直对他这个校长恭恭敬敬,哪怕有意见都不会忘记长幼尊卑,更没有任何的居功自傲,从来都是对自己言听计从,这一点尤其令蒋介石高兴。
安毅遵命坐下,想了想依然提出自己的看法:“校长,目前东北军各军都盯着汉中李寒松那部分兵员装备,个个眼红耳热、你争我夺的,都想争取回来加强本部实力,可大乱之后的东北军各部却让人很不放心。再一个,这批装备有限,总不能让他们六个军平分吧?那就根本没有任何的战斗力了,因此学生想到一个解决方案,恳请校长审核。”
蒋介石眼睛一亮:“说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我面前,你安毅不需要有任何的顾忌。”
安毅应了声“是”,便将自己反复考虑的方案和盘托出:“李寒松带到汉中的,最宝贵的不是兵员,而是他们的武器装备,这一点方方面面都心知肚明,争夺的目标也几乎都是装备。基于目前的情况,学生认为,最妥善的办法就是把装甲团完整地调入徐月祥将军麾下,以充实月祥将军正在组建的机械化师,集中使用方能获得应有的战斗力。
“同样的道理,炮兵第九旅所拥有的六十六门刚从德国买回半年的新式火炮,也应该全部调入我中央军炮兵司令部,再组建一个适应战略战术要求的炮兵旅,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开赴各战区,这么做要比分开使用效果好多了。至于那六千多兵员,估计没了武器,谁也不愿要,那就干脆调到第十七军杨九霄师,反正杨九霄将军麾下近半数人马都是原东北军将士,经过‘模范营精神’教育之后,已经成长为我中央军中忠于党国、英勇善战的主力部队,把这些惶惶不安士气丧失的兵员调过去,相信在杨九霄将军的领导下,很快便能适应下来。学生坚信,在拥有钢铁意志的第十七军,在拥有光荣传统的独立师和模范营精神感召下,在杨九霄将军和十七军政治部的齐心努力中,这些残兵定能很快振作起来,成为驻扎一线的抗日先锋。”
蒋介石默默凝视安毅的眼睛,脸上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好一会儿没有说一句话。
“这校长要是不同意……就当学生没说过,学生唯校长马首是瞻。”安毅心底里有点儿惴惴不安,不知道是自己的慷慨让蒋介石产生了误解,还是蒋介石本来就另有想法,自己的意见打乱了蒋介石的安排。
蒋介石露出个欣慰的笑容:“安毅,你是我的好学生,北伐之后,政局权力更替频繁,时局变幻莫测,很多人都蜕化变质了,忘记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忘记了先总理的三民主义理想,忘记了我黄埔精神,变得自私自利,罔顾大局,一个接一个的信念动摇,朝秦暮楚**堕落,而你安毅,没有变,不但不变,而且做得比谁都好……别说话,我不是夸奖你,而是有感而发!”
蒋介石长叹一声,站起来慢慢踱步:“你的方案非常好,比我想的还要好,还要彻底!首先,汉中那部分东北军尽归中央处置,一兵一卒一枪一炮都不分给东北军各部,避免了厚此薄彼、怨气丛生的弊端,那些东北军将领都在争,都在暗中角力,恐怕谁也得不到他们才会消停,至于怨气,哼!他们再埋怨又有何用?如今大局已定,根本由不得他们了。其次,武器装备尽数整编到我中央军各部,能大大加强我军力量,便于更好地使用这些先进武器,发挥出更大效力。我颇为惊讶的是,你这个负责全军新兵招募和分配的军委常委,不正在川南、云南、湘西、鄂西地区大力招募新兵吗?为何不留下那几千人?”
安毅站起来实话实说:“杨斌将军到汉中不久,就给学生送上报告,说李寒松带去的那部分东北军将士成分非常复杂,军官们沾染严重的军阀习气,士兵军纪松弛,训练水平极为低下,半点儿士气都没有,与我第二路军之战力天差地别。因此,杨斌将军宁愿要新兵组建行营警备部队,也不愿留下这些所谓的老兵。学生深有同感,宁愿一个不要,而且这样的官兵唯有送到第一线,送到战场上去,才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学生建议把这几千人调到杨九霄将军部的原因,让这些人天天看到防区外穷凶极恶的日寇,感受到生命的威胁,恐怕才能让他们彻底振作起来。”
“好!说得好!就按你的意见办。”
蒋介石转向安毅:“另外,你做好准备,会议之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