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铁骨>第二〇一六章 大决战 五

德军第五十六摩托化军前线指挥部设在距离一线阵地七公里的一个地下掩体里,此前这里密集的电子讯号,引起了安家军情报部门的重视,因此在反击发起后,六架b2轰炸机第一时间便光临该地上空,向这里投掷了数吨炸弹。

正在打电话与前线联系的艾哈德。劳斯中将,在警卫和参谋们惊恐万状的尖叫声中,匆匆扔下话筒,向外面的战壕跑去,但这时数枚五百公斤甚至一千公斤级的航弹直接在指挥部顶盖上炸开,连续而又猛烈的炸响接踵传来,经过钢筋、圆木和泥土多重加固的顶盖完全坍塌,包括哈德。劳斯中将在内的指挥部所有人员,全部被压在泥石下面,生死不明!

整个德军战线几乎都面临相同的情形,所有曾经接收过电波的可疑地方,在卫星和高空飞艇雷达的监控下,无所遁形,无一例外地遭到安家军战机的重点照顾,军、师、团等指挥部瞬间便被毁灭,整个指挥体系就此土崩瓦解。

在南边的第四十六装甲军,在军部遇袭后,几乎所有的防线均遭遇西线战事发起以来最猛烈的攻击。

在此前的连续进攻中,该军就已经损失了约三分之一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现在更是受到安家军空军和炮群的重点照顾,铺天盖地而来的榴弹和火箭弹,就像是狂风一般席卷而过,德军的防线就此陷入沉寂。

其实这个时候都不需要再对其进行如此猛烈的炮击了,德国人大部分的坦克、大炮和高射炮,均在安家军拥有绝对优势的空军压制下,灰飞烟灭,甚至慑于几个党卫军师的赫赫凶名,在这一线向德军进攻的安家军第二装甲集群,还多出了空军派出的、根据an6运输机研发的一个中队的“飞行炮艇”助战,20毫米到57毫米的各种机炮以及105毫米反坦克主炮,从空中如雨点般落下,让德军遭到最密集、最难防御的火力覆盖。

一南一北的两大集团军,高歌猛进,分出两千余辆坦克从南北两翼向西高速突进,进行迂回包抄,而在正东方向,还有上千辆坦克掩护着无数的装甲战车、自走炮车和运兵车,不断地向前突进、再突破,德军匆匆构筑的一道道防线依次沦陷。

带着第四十四军第257步兵师和第100轻型师坐镇整个战线后方四十多公里城镇中的霍特上将,虽然无线电通讯全面瘫痪,临时电话线路也遭到安家军空军的轰炸基本断绝,但通过前线部队派回的通讯员的及时报警,他依然对整个战场态势有了大致的判断。

面对急转直下的战局,霍特上将一面派人前往前线传达收拢防守的最新命令,一面指挥部队构筑防线,迎接即将到来的残酷考验。

至二十一日下午五点,南北两翼的安家军坦克包抄到位,而德军的正面防线已经一溃千里,第五十六摩托化军和第四十六装甲军的溃兵,与霍特的兵团指挥部,被压缩到方圆二十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傍晚七点,在空投劝降书无果后,安家军的总攻迅即发起。

三千多辆坦克及同等数量的装甲战车,形成恐怖的钢铁海洋,天空中还有无数的强击机、轰炸机、炮艇机和陆航的武装直升机助战,德军临时构筑的防线被一道道突破。

当逼近核心区域时,阻力陡然增加,德国人除了用反坦克炮、无坐力炮和火箭筒反击外,还派出敢死队员,在夜色中用炸药包、燃烧瓶、集束手榴弹和爆破筒等一切能想到的手段阻止安家军的坦克前进,但尾随坦克进攻的装甲战车和装甲步兵,打破了德军死守的企图,一批又一批英勇无谓的德国人,不甘心地倒在地上。

安家军坦克集群所向披靡,一道道阵地连续被突破,伴随坦克进攻的i号75毫米和ii号88毫米、105毫米突击炮,以及i式75毫米、88毫米、105毫米和120毫米四种口径的自行榴弹炮,不断地把炮弹射向进攻队列的前方,连续不断地猛烈爆炸,摧毁着德军官兵必胜的信心。

夜色越来越浓,旷野中四面八方逼来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车头灯光大开,在刺眼的光芒中,德军士兵看到铺天盖地而来的憧憧黑影,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

不是这些德国人不勇敢,但现在他们所面临的劣势,已经不是仅仅凭借着勇敢所能弥补,坦克和装甲车“轰隆隆”地靠近,举枪还击的德军官兵在密集的爆炸和弹雨中成片成片地倒下。

到了现在,德国人的心灵已经没什么可以震撼的了,从上午到现在,他们一再地领教了什么是钢铁风暴——在德军官兵看来,对面安家军就像是炮弹永远也用不完似的,在每一个范围内投下的弹药,远远地超出德**校的军事教科书上需要的基数。

原本由苏军创造并发扬光大的大炮主义战术,被安家军完全地借鉴并体现出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曾经以坚强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完美执行能力征服欧洲的德军,全线崩溃,投降的人数不断增加。

最后的战斗发生在东线兵团司令部所在的小镇附近,这里的德军官兵在凌晨两点第一轮炮火准备后就损失超过三分之一,虽然安家军的炮击时间并不长,但单位密度却高得吓人,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和火箭炮,再加上坦克的炮轰,可谓万炮齐发,一刻钟不到已经有不少幸存的德国士兵被巨大的恐惧吓疯,他们抱着头歇斯底里地嘶叫着,双手在战壕底部拼命地挖掘,试图挖出一个坑把自己的脑袋埋进去。

源源不断的坦克海让人肝胆


状态提示:第二〇一六章 大决战 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