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五十分,喀喇沁以南十四公里,十家沟。
少将旅团长松田国三接到师团长板本的急令,大吃一惊,紧急通知南下夹击顽敌的十三联队鹫津松平大佐减速前进,严密搜索,随时与可能遭遇之敌展开战斗,一旦遇到北逃之敌,必须死死缠住,坚持到南面刚刚经历自相残杀的第四十五、第二十三联队到来,对敌展开围攻。
命令下达后,被安家军打怕了的松田国三沉思片刻,再次命令身边待命的四十七联队长常岗宽治大佐:立刻率领一个大队赶赴城南七公里的南哨镇,随时准备出击,绝对不能让一个顽敌漏网!
晚上九点五十分,喀喇沁以南十四公里,十家沟。
十家沟是个村名,最早出现这名字是在清末时期,从山东逃难而来的四十余人停留在此地,从事伐木和采摘谋生,组成了十户人家,从此有了十家沟之称。经过数十年的繁衍,十户人家变成了十六户,人口从最初的四十余人发展到八十余人,其中二十余青壮迫于生计,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十家沟,流落到长城内外的城市谋求发展。十家沟由于相对封闭,至今六十余勤劳淳朴的乡亲仍然操着一口鲁北乡音。
顾长风和九千余人马隐蔽在村北至东窝铺村之间低矮的山丘和大雪覆盖的密林中,将士们紧紧拉着马缰,抚摸战马脖子予以安抚。
三公里的狭长山谷中,寒风凛冽,冰冷刺骨,已经静默了半个多小时的将士们只感到自己心脏在紧张跳动,口干舌燥而又不敢动弹东面一点二公里大道上传来的杂乱脚步声和马蹄声尚未停止,西北面一阵滚雷般的马蹄声突然响起,由远而近,“轰隆隆”传来,震得将士们藏身的树林雪粉纷飞,白蒙蒙落下一片又一片,将一个个无声伫立的将士和一匹匹战马沾染得像雪雕似的。
南面谷口,顾长风和杨九霄在十余侍卫的保护下,紧紧贴在两座矮坡中间的低缓处,紧张地观察村东三岔路口源源不断向南疾行的日军,只希望这个从喀喇沁南哨镇方向开来的七八千日军快点儿走完,好率领弟兄们悄然无声地成功北上。
长时间在雪地里匍匐,尽管天空没有下雪,天际甚至闪烁着几点星光,但呼啸的寒风将两边坡顶上厚厚的积雪吹散,飘飞的雪花已经将顾长风和弟兄们的身躯掩盖,以顾长风如此强悍的体质,都感觉到双腿发麻,膝盖以下几乎失去知觉,更别说端着轻机枪,匍匐在谷口和每一段高地上的近千弟兄了。
也正因为如此,经验丰富的杨九霄和倪志强在四十四师和十六师进入辽西的时候,就一再告诫,非万不得已,伏击时将士们不准长时间匍匐。
就在这要命的时候,从南哨镇方向南下的日军全体停止前进,联队长鹫津大佐刚刚接到旅团长松田的急令,让他减速搜索,缓慢前进,遇敌时一定要死死牵制,等候友军到来一同围歼。
严守军令的鹫津立刻命令麾下各部暂停前进,急召几个大队长一起传达命令,没开完小会,就遇到从西北方向坤都营子镇开来的一个营伪军骑兵。这个营伪军也是接到松田的命令,一路搜索下来的,伪军营长、营副遇到日军军官质询,连忙下马,快步跑到村口,向站在那的鹫津进行汇报。
寂静的夜晚说话声传得很远,加上日本人那种特有的生硬语气和面对伪军时的盛气凌人,一开口话音就传到直线距离仅仅七十余米的顾长风耳里。
顾长风连忙转过头,抓起一把雪捏成球,轻轻一抖,砸到身后七米外的谷立信脑袋上,谷立信立刻匍匐移动,快速地爬到顾长风身边。顾长风按住他的肩膀,让他侧过耳朵:“仔细听听,小日本在说些什么?”
谷立信的耳朵没有顾长风这个多年土匪头子灵敏,听了好久,通过断断续续的微弱声音,大概听出些意思,看到日军和伪军头目相互敬礼,各自离开,连忙爬在顾长风耳边着急地说道:
“那个伪军骑兵军官叫那个日军指挥官做鹫津大佐,他说西北面的凌源第八师团一个大队开进咱们西面的瓦房店镇,协助堵住咱们的去路,那个叫鹫津的指挥官说南哨已经增兵,防线稳固,不需担心,最后命令伪军留下一个小队,与日军的一个小队进村把老百姓全都赶起来审问,问清是否见过咱们的队伍。
“师座,刚才村子里的周老爷子还送给你和九哥一壶酒,十几家乡亲都盼望着咱们早点儿把鬼子赶走,要是乡亲们咬牙不说出咱们的行踪,恐怕要遭殃了啊!”
正说着,日军大队人马再次启程南下,伪军的营副带着十几个骑兵留下,很快找来干草松木,捆扎火把,一个小队的日军在一名军曹的带领下,齐步走到伪军面前,吆喝一阵,很快便点燃一把把熊熊火炬,分成一组组,冲向狭小道路两旁紧闭的民居大门。
顾长风和弟兄们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上了,杨九霄看到两侧山下匍匐的弟兄们开始躁动起来,一把将双眼冒火的顾长风拉下坡后:
“虎头快传令,可以北上了,命令坡下特种大队弟兄千万别乱来,枪声一响,敌人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