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大妖>插叙1 潞王坟的传说

潞王坟坐落于豫北凤凰山南,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藩王陵墓。建筑规格与明定陵同。墓主潞简王朱翊镠为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世人熟知的万历皇帝)同母亲弟,生于北京,二十二岁就藩于卫辉府,当代叫做卫辉市,是今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关于潞王坟的修建,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话说中原腹地,玄黄起源开化之地,自古各个教派源远流长,包括这风水堪舆之术,在民间受众也是颇丰。据传这卫辉府就有这样一个奇人,一身寻龙点穴的本事端的是非同小可,得了个“活神仙”的名号。

这神仙一生为人看阴宅阳宅的风水,却是分文不取,所得的银钱都用来俢祠盖庙,开山拓湖,搞得自己家中甚是清贫,而他自己大概也是泄露天机太多,只活到了四十八岁。可就在这神仙死前的那一晚,将其儿子唤于床前,说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原来那神仙并非卫辉府原住民,曾是江西一个风水相术世家一分支族人,但年少之时师从家中族老,学了一身不凡的风水堪舆之术。后游离到凤凰山下,发现一处风水绝佳之处。“头枕凤凰山,脚蹬老龙潭,左手金灯寺,右手峙儿山”,若是哪家将亡人葬于此处定为阴宅,定可泽被后世,有帝王之命。神仙遂将妻儿迁于卫辉府,守着这处帝脉。二十多年来所的银钱全部加持于这处灵地,将整个卫辉府灵气尽数聚于此处,相当于占了他人风水,致使本地自此之后再难出其他惊才绝艳之辈。而这加持后的灵穴,如今便是要用上了。

那神仙儿子虽自小跟着神仙,家传的术法却是一点没学,他那颗小心脏怎能装得下他老爹的那种大心思,顿时就懵在那里,张着一张吞天大口听其父将后事交代完毕。

神仙交代的后事有三:其一,他死后的尸身须在十二个时辰内下葬,且绝不可行超度之法。其二,下葬之时,尸身不可着寸缕。其三,也是最为关键之处,便是下葬后神仙儿子必须在墓前守陵,七七四十九日方可离开,期间须寒食,方圆百丈之内不可见明火。

神仙交代完后事之后就咽气了,那神仙儿子想是颇缓了一阵思绪。泽被后世与否暂且不说,怎得这老爹死后的安排处处与常人反着来?思来想去没有个头绪,最后一咬牙,决定随着他老子的心意来,毕竟这样少去了不少丧葬的挑费。随即马上搜罗了家中所有的粮食,上屉蒸了干粮。待等夜深人静,遂背了自己的老爹和馒头,来到那处灵穴所在之地,几锄头下去,挖出一口空棺材来,想是老爹早年已经预备好的,也没考虑怎得埋得那么浅,三下两下将那尸首放了进去。中途触及那棺材之时,发现其材质似乎并非木头,触之有种冰凉之感,像是大冬天摸到冰块一样。

神仙儿子感觉这事儿处处透着诡异,索性两眼一闭,不思不想,私自在脑中屏蔽了五感,木然地完成了整套工序,遂一把扔了锄头坐在地上大声地喘息了起来。

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漫----长----的----等----待!

要说神仙儿子的定力还是不错的。那灵穴位置极为隐秘。绝记是见不到人烟的,山猫野兽可是着实不少,要守上七七四十九天,那真是对神仙儿子从心理和生理上提出了高要求。更有甚者,那埋棺材的地方,每每夜深之时,都传出一声声深深地声音。那声音沉闷,诡异,伴随着似乎还有大地阵阵的颤抖。这事闹的神仙儿子好几次都差点把他老爹从地里刨出来看看是否真的咽气了。但他还是克制了这种冲动,心里把自己认识的仙佛神怪给求了个遍。好在这声音没几天就消失了,这才算稍稍安定下来。之后,神仙儿子与各宗山猫野兽斗智斗勇,尽显其野外生存的各种能力。搁现在上个省级电视台的野外求生栏目不在话下。

而时间就在这一天天“充实”的生活中静静流淌。

转折出现在神仙死后的第四十一天。以为在这一天,神仙儿子吃下了最后一口干粮......

守陵,要求守陵人不得离开墓地的。偏巧这方圆左近连一颗野果树都没有。于是神仙儿子在这一天面临了守陵以来最大的危机----饥饿!

小饥饿被赶走,大饥饿再来。一直成长为满级满点的boss级老妖怪时。神仙儿子终于崩溃。于是拖着一具五劳七伤的身子到县城来找吃的。因偷人一张饼而被扭送至官府,并于心智不坚下将关于神仙老爹的一干缘由尽数诏给了官府,再由官府的层层上报,案子最后摆于在潞王的案头。

当时潞王坐镇卫辉已有数年,其陵墓的筹建也正是日程,也在寻找风水绝佳之处。看到此消息,知道有人建立风水局欲抢朱氏天下,顿时大急。当即带人来到那处灵穴,令人即刻将那棺材连同尸体一并挖出。但挖了很久,依然不见那棺材。当时神仙儿子也在押,见到此景不由大惊,只有他自己知道,当时自己明明挖得不深便见了那口石棺,如今这挖了也有三尺,按理早该出来,怎么就这么不翼而飞了呢?

潞王不知情,只道神仙儿子不讲实话,正要严刑逼供。正值一个道士自此经过,听了旁人诉说经过,不由大惊。遂来见潞王,自称乃是钦天监监正殷少圃,让潞王继续向下挖,九丈九之处必见棺材。潞王听了奇怪,那神仙儿子一个人,怎么可能将那棺材埋得那么深?但见


状态提示:插叙1 潞王坟的传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